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微雨催行旆,西风送客舟。
菊□□□□,□□□□□。
浪激花翻雪,山涵影浸秋。
前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秋日行舟图景。开篇“微雨催行旆,西风送客舟”两句,勾勒出一幅急促离别的情境。在细雨和西风的双重驱策下,诗人乘坐的客舟正被推动着前进。这不仅是外在环境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迫切与不安。
接着,“菊黄花未败,桑柘叶初青”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秋意盎然的氛围。菊花在秋天仍旧盛开,而桑树和柘枝上的叶子则呈现出初生的绿色,这些生机勃勃的画面与前两句中的离别之情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的情感似乎也在这自然界的温柔抚慰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
“浪激花翻雪,山涵影浸秋”两句,则是对水景和山色的一种独特感受。波涛汹涌之中,水花飞溅,如同雪花一般,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而“山涵影浸秋”则让人联想到山峦在秋日落幕时分外沉静与深远,似乎整个自然界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离别和静谧的故事。
最后,“前滩拍浪花,后浦送行舟”两句,则是诗人对行程中的景象进行了进一步的描绘。船只在波涛声中前进,每一次与水面的撞击都激起朵朵白花,而后面的小港湾则静静地送别,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离别之情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诗人在秋天的行舟中,不仅留下了对美好风光的赞叹,更是在这种远离尘嚣的旅途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慰藉。
不详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翠微家在大江东,五月鞭驴入建中。
云烈火车天欲雨,汗淹香葛扇无风。
不求殿阁千间庇,却喜岩泉一线通。
为汲满盂清齿颊,与君行尽夕阳红。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一别京华近十年,此心无日不悠然。
嗅梅得句天然巧,把酒开怀地自偏。
铁砚不须兵十万,铜盘何用客三千。
功名自有风云会,不遇风云毋自煎。
萧寺廊庑阔,无人独自行。
吴侬非好僻,楚客为谁清。
花落凭风扫,灯残借月明。
江湖有烟浪,且此寄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