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和陆伯生三首(其一)》。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苔矶宛有直钩翁”,以“直钩翁”这一形象隐喻,暗示了诗人内心追求真理或理想的状态,如同在苔矶上垂钓一般,静待时机。接着,“梦到神清碧落宫”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尘世、向往精神世界的意境,仿佛诗人已踏入一个纯净无暇的仙境,心灵得到了净化。
“病解维摩非病处,才全庄叟不才中”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维摩诘和道家哲学中的庄子作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疾病与才华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真正的解脱并非在于摆脱疾病,而是在于心灵的自由;同样,真正的智慧也不在于才华横溢,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真实。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秋高侯馆鸿遵渚,露下遥汀鹤泪空”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候鸟在水边遵从着自然的规律迁徙,而远处的汀洲上,鹤影孤独,似乎在为失去的同伴而流泪。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变迁,也暗含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最后,“四海交情君自见,五湖仍溯陆皮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真正的友情无需多言,自然会在四海之内显现;而他愿意像陆游一样,追寻五湖四海的风土人情,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两句诗既是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友情的独特理解和追求,是一首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