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遗文后

苦哉黑闇女,乐矣功德天。

智者俱不受,愚夫纳二边。

我奉能仁教,归依弥勒前。

愿阐摩诃衍,成就那罗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生活在黑暗中的女子多么苦啊,而功德天则充满欢乐。
智慧的人不偏执两边,愚昧的人却接纳两端。
我遵从佛陀的教诲,来到弥勒佛像前寻求庇护。
我希望能弘扬大乘佛法,成就如来般的无上成就。

注释

苦哉:形容生活的艰难困苦。
黑闇女:比喻生活在困境或无知中的人。
乐矣:形容快乐或满足。
功德天:佛教中的善神,象征福德和吉祥。
智者:指有智慧的人。
俱不受:不执着于任何一边。
愚夫:无知或不明事理的人。
纳二边:接纳或倾向于两个极端。
能仁:佛教对佛陀的尊称,表示有大智慧和慈悲。
归依:投靠、信奉。
弥勒:佛教中的未来佛,象征宽广慈悲。
摩诃衍:大乘佛法,佛教中的一种教义。
那罗延:佛教中的大力士,象征力量和成就。

鉴赏

这首诗是出自佛教背景,其语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中“苦哉黑闇女,乐矣功德天”表达了对世间苦难和宗教救赎的感慨。“智者俱不受,愚夫纳二边”则反映出智者与愚者的区别,前者不受世俗束缚,后者却被迷惑。"我奉能仁教,归依弥勒前"表明诗人对佛法的信仰,以及对某位祖师(弥勒)的敬仰。“愿阐摩诃衍,成就那罗延”则是表达了对某种修行方法(阐摩诃衍)和成就特定境界(那罗延)的愿望。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佛法救赎的心境。语言简洁有力,充满了宗教情怀。

收录诗词(1)

僧凤(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隋唐时僧人。萧衍族孙。后修儒业,博学能文。隋开皇中,从僧粲出家,得其真乘。大业中,尝敕僧道当拜王者,凤抗辩不屈。唐贞观中,任普集寺僧主,以清简严明著称,能文翰。后住歧州龙宫寺、京师定水寺。贞观十二年(638)圆寂

  • 籍贯:南兰陵(今常州)
  • 生卒年:562-638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升天行

身不沈,骨不重,驱青鸾,驾白凤。

幢盖飘飘入冷空,天风瑟瑟星河动。

瑶阙参差阿母家,楼台戏闭凝彤霞。

五三仙子乘龙车,堂前碾烂蟠桃花。

回头却顾蓬山顶,一点浓岚在深井。

形式: 乐府曲辞

相和歌辞.苦寒行

冰峰撑空寒矗矗,雪凝水冻埋海陆。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

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皇麒麟之拳局。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形式: 乐府曲辞

与李荣互谑

姓李应须礼,言荣又不荣。

身长三尺半,头毛犹未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其五)

君不见山高海深人不测,古往今来转青碧。

浅近轻浮莫与交,池卑只解生荆棘。

谁道黄金如粪土,张耳陈馀断消息。

行路难,行路难,君自看。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