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正儒知梓州

东蜀国巨屏,梓州天一方。

浯川点城郭,剑阁护池隍。

镇抚须贤守,吁俞辍省郎。

不应嗟远别,垂组正誇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东蜀之地有巨大的屏障,梓州独占天的一角。
浯川点缀着城市的轮廓,剑阁守护着池塘和城墙。
治理安抚需要贤能的太守,叹息声中结束了京城官员的任期。
不必哀叹遥远的分别,挂上绶带更显家乡的荣耀。

注释

东蜀: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指现在的四川东部。
巨屏:形容东蜀地势险要,如同巨大的屏风。
浯川:可能是指梓州附近的一条河流。
剑阁:著名的军事关隘,位于四川北部。
垂组:古代官服上的装饰,象征权力和地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代边关的壮丽景象,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出征将士的送别之情和对其守卫边疆所持有的期望。

“东蜀国巨屏”一句,以宏大的山脉比喻国家的巍峨与坚固。"梓州天一方"则展现了梓州辽阔的境地,宛如一片苍穹的天空。

“浯川点城郭”、“剑阁护池隍”两句生动描绘了边关的险要之地,以及军事防御设施的坚固。"浯川"指的是流经梓州一带的小河,"剑阁"则是古代著名的军事要塞。

“镇抚须贤守”、“吁俞辍省郎”两句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贤明、严谨地守卫边疆。"镇抚"指的是安定与抚慰之意,"贤守"强调了守护者的德才和品行;"吁俞辍省郎"则是对将士们的称呼,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他们的期望。

“不应嗟远别”一句表达了对即将离别之人的感慨。而“垂组正誇乡”则是希望他们能够心怀故土,保持正直,不忘本乡的教诲。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既展现了边关的雄伟,又寄寓了对将士们深切的情感和期望。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送欧阳仲勉通判渭州

当年笔战共词场,老大联袪振鹭行。

荐牍北来当玉座,轺车西去拥银章。

潼关晓色云藏市,渭曲春寒菜有霜。

公退登临多绝唱,解因风月记江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范中发知蕲州

汉南行乐不可复,殿中立班时会君。

华省方看列宿贵,名州歘见左符分。

飘蓬聚散古难必,塞马去来乌足云。

出处行藏君素达,吟情聊对祖山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郏公甫通判睦州

又向东南去,都门奈若何。

尘埃京洛久,山水富春多。

宴俎誇鱼美,书帷待雁过。

鹏程休暂息,九万看腾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郑无欲改官知合江县二首(其二)

马踏榆阴出汉关,邦人欣见锦衣还。

东川却指旧游处,北阙犹萦旅梦间。

神女断云低楚峡,子规啼月惨巴山。

知君利刃曾磨试,囹圄应从到日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