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

一望烟波阔,狂歌亦扣舷。

乱帆随落日,白浪卷长天。

山向金焦起,秋从鸿雁还。

六朝无限恨,江水自年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江行》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江上行舟时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思绪。

首句“一望烟波阔”,开篇即以广阔的江面引入,烟波浩渺,给人以辽阔无垠之感。接着,“狂歌亦扣舷”一句,诗人以自己的狂放歌声与船舷的节奏相呼应,展现了他豪迈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的向往。

“乱帆随落日,白浪卷长天。”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面上的景象。乱帆在落日余晖中飘荡,白浪翻滚,与天际相连,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着时间流逝的哲理。

“山向金焦起,秋从鸿雁还。”金焦是长江边上的两座山峰,此处借指江边的景致。秋天的鸿雁南归,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轮回的感慨。

最后,“六朝无限恨,江水自年年。”六朝指的是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在长江流域建都。诗人在此感叹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无奈,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历史的反思之中。江水年年流淌,仿佛在诉说着永恒与短暂的对比,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江行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金陵望江

众山忽断长江来,山势仍抱江流回。

其间钟山最突兀,苍烟一抹生蒿莱。

当时六代盛宫阙,纷纷割据皆雄才。

孝陵创业三百载,王气至今安在哉。

且典春衣沽浊酒,与尔携手望江口。

下瞰长江白如练,仰视峭壁高插斗。

大哉奇观罗心胸,不欲百斛非英雄。

古今凭吊不可极,万事皆与江流东,悬崖石上生天风。

形式: 古风

僧伽塔

高标涌出淮中流,日月沐浴波荡浮。

百年冲突屹无恙,是何神力支撑留。

木叉慧岸展身手,黄熊退舍苍光愁。

低眉者谁坐泉底,葱岭来经八千里。

日出国见摩尼光,挥洒杨枝得天喜。

咒驱神鬼菩提心,大千若会西来旨。

长安泗上皆偶然,香从何生臭何止。

塔成龙朔灾建炎,再厄经此洪涛淹。

岂其慧照有明灭,和合四大功难兼。

相传火时塔飞出,见是神僧杖头物。

腾空绝迹亶有灵,此胡久置蛟鼍窟。

化城顿变苦海深,天魔乃现盘尖鹘。

人疑师智止挈瓶,定中或被乖龙倾。

遂令淮泗失干土,恒河沙恐填难平。

我识神通此其最,历劫愈多成不坏。

占一撮土分众悲,万古迷中拓空界。

有时塔亦随波流,眼底才无一丝挂。

形式: 古风

半亩园为汪绥万作

方丈或铭室,十步或赋园。

古人用心厚,窥见于遗篇。

良韪列御说,三亩耘之难。

泉明恬淡人,取数馀其全。

有园之见存,终未离言诠。

谁知乐所乐,半亩亦已宽。

匠心一惨淡,楚楚致美观。

周径槛录曲,荫阶竹檀栾。

能令备秀野,何啻开林泉。

脩然寄弦诵,天地归幽便。

即观命名始,绰可方前贤。

主人曰否否,此意吾次焉。

蜗茧匪足道,所志承其先。

先人此缔构,心力亦已殚。

嗣叶忽更主,馀者荒榛菅。

未忍坐而视,每过增悲酸。

乃今展初志,积苦已十年。

摩挲一木石,手泽犹依然。

上以蔽风雨,中以陈豆笾。

讵拟国族聚,聊免氛尘喧。

闻言嗒自失,见浅如游藩。

始知达人意,端外求居安。

莫前美弗彰,莫后盛弗传。

守成信非易,再造弥为艰。

举世昧远识,穷侈而极妍。

朝见金碧烂,夕随桃李迁。

盛衰亦已矣,何以慰九原。

孰若此焉足,启后方绵延。

颂祷待能事,歌以明戋戋。

形式: 古风

别陈秋士次韵

久分张帆驶去流,停桡三日为君留。

云山平变将行色,风月分悬别夜愁。

后约尺书勤远寄,前途一刺慎轻投。

自知无事关飞动,迟尔名山十载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