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康乐云楼迹尚存,竹亭犹仰古洼樽。
苔封四面迷山象,露滴中心认酒痕。
岩月旧来曾伴饮,涧泉今咽共谁论。
无因访得逃尧客,求取风瓢挂石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自然之美的意境。开篇“康乐云楼迹尚存,竹亭犹仰古洼樽”两句,通过对康乐云楼和竹亭的描述,带出了古时留下的酒樽,营造出一片悠远的历史氛围。
接着,“苔封四面迷山象,露滴中心认酒痕”两句,则是通过苔藓覆盖的四周,以及露水滴落在古樽上的细节,表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自然侵蚀,同时也强调了那酒樽的历史价值和独特性。
“岩月旧来曾伴饮,涧泉今咽共谁论”两句,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友人在岩石旁饮酒赏月的美好时光,现在则是独自一人,面对着涧泉,感叹着现在和谁去讨论那些过往的快乐。
最后,“无因访得逃尧客,求取风瓢挂石门”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想寻找那种脱离尘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如同古代的隐逸般,想要找到一个简单的工具——风瓢,用它来获取水源,并将其悬挂在石门之上,这是一个对自然回归和精神自在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寻求心灵自由的深切愿望。
不详
晓斲黄精昼未还,岂知仙老降柴关。
一声归鹤唳江口,数片白云遗竹间。
怅望有惭劳羽驾,差池不得礼冰颜。
秋风独倚书斋立,遥想真晖对暮山。
东汉天师直下孙,久依科戒住玄门。
寰中有位逢皆拜,世上无人见不尊。
三洞吏兵潜稽首,六宫魔幻暗销魂。
可能授与长生箓,浩劫铭肌敢忘恩。
暂谪归天固有程,虚皇还召赴三清。
箫歌近向峰头合,羽驾低临洞口迎。
自换玉衣期上帝,岂关金格注生名。
门人未得随师去,云外空闻好住生。
险翠峨霄压上游,大仙曾向此幽求。
云埋三级坛空在,月照千寻水自流。
偃盖鹤还清露滴,古池龙睡碧莲秋。
桑田未必翻为海,香火何人解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