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炤公首依于梁渚今往下竺参北峰印禅师二首(其一)

送子参寻灵鹫山,诸方多是落前三。

自从开异归同后,玄旨于今亦倦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翻译

我送你去寻找那灵鹫山,各方修行者多已超脱尘世
自从佛法从独特归于普世,深奥的教义如今也少有人详谈

注释

送:护送, 派遣。
子:你。
参寻:探访, 寻找。
灵鹫山:佛教中的圣地,象征觉悟。
诸方:各方, 各地。
多是:大多是。
落前三:指超越世俗, 超脱轮回。
开异:独特, 特殊。
归同:归于一致, 普遍化。
玄旨:深奥的教义。
倦谈:厌倦了详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文礼所作,题为《佛光炤公首依于梁渚今往下竺参北峰印禅师二首》中的第一首。诗的内容主要围绕着送别和禅修的主题。

"送子参寻灵鹫山"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或弟子前往灵鹫山修行的情景,灵鹫山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象征着高深的佛法境界。

"诸方多是落前三"暗示了当时修行界的现状,可能意味着许多地方的修行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而灵鹫山或北峰印禅师所在的下竺则被认为是更深层次的佛法探索之地。

"自从开异归同后"可能指的是佛法的一种转变,从多元到统一,强调了佛法的核心理念,即一切法门殊途同归。

"玄旨于今亦倦谈"表达了诗人对于深入探讨佛法奥义的感慨,可能是觉得虽然这些道理已经广为人知,但真正理解和体验却不易,因此感到有些疲惫。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佛法修行的深沉思考和对修行者的鼓励与期待,体现了禅宗注重实践和体验的精神。

收录诗词(77)

释文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晦岩佛光法师归天竺(其一)

飏下天台故纸堆,为搜言外蒋山来。

浙翁拶到无栖泊,谓实情忘撒手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送晦岩佛光法师归天竺(其二)

归去相依有鹫山,渠家一向斥前三。

谁知开异来同了,圆旨如今亦厌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送僧归雁山

秋来归去雁山阿,为问龙湫诺讵那。

贪看高崖千丈雪,伽梨打湿竟如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退省庵有怀彭刚直

中兴祠庙满西湖,衡岳尚书早退居。

未可白衣呼李泌,也随青笠学髯苏。

风流顿尽东西泠,名迹何如大小姑。

博得瀛洲分一席,江山如此再来无。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