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与僻偏饶分,苍苍称静吟。
闲阶经雨遍,峭壁度秋深。
色冷分禽迹,痕幽入树阴。
衡门终岁在,车马绝相侵。
这首诗名为《苔》,作者是宋代的僧人释智圆。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诗人身处偏远之地,享受着自然的宁静和深沉。"与僻偏饶分,苍苍称静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的生活的喜爱,环境的苍茫和寂静为他的吟咏提供了理想的背景。
"闲阶经雨遍,峭壁度秋深",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台阶上的苔藓湿润,以及峭壁上秋意渐浓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岁月沉淀的静谧感。"色冷分禽迹,痕幽入树阴",通过苔藓的色彩和形态,暗示了动物活动的痕迹以及树木深处的隐蔽,增添了神秘和静寂的氛围。
最后两句"衡门终岁在,车马绝相侵",写出了诗人居住的简陋门户常年安宁,没有世俗的纷扰,车马声都难以侵扰这份宁静。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苔藓的生长环境,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润物有深功,霏霏下半空。
寒声清入竹,斜势急因风。
苔片添秋碧,花枝损晚红。
山人独攲枕,静听草堂中。
绝顶深栖万虑平,路盘危石雨苔青。
江涵迥汉供闲望,雪映幽窗卷旧经。
磬击晓霜禅乍起,枕摇秋浪梦初醒。
为邻自有忘机者,月下时时扣竹扃。
尘迹不能到,衡门藓色侵。
古杉秋韵冷,幽径月华深。
窗静猿窥砚,轩闲鹤听琴。
东邻有真隐,荷策夜相寻。
乔枝偃盖势凌云,一植幽庭度几春。
荣落未曾同众木,孤贞长自伴闲人。
风生静夜寒声健,雪霁遥峰翠色新。
萧洒最宜禅定起,坐观行绕远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