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高丈五尚酣眠,心下无愁不管天。
野蔌山肴酬白醑,乾柴净米煮清泉。
不须求仕如藏用,且自烹茶学玉川。
时策短筇松竹下,清閒便是地行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日高丈五尚酣眠",表明诗人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沉醉于宁静的环境之中,不受外界干扰。"心下无愁不管天"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接下来的两句"野蔌山肴酬白醑,乾柴净米煮清泉",通过对自然食材的描述,如野菜、山果和清泉,展现了诗人自给自足、简约生活的状态。这里的"白醑"也许暗示了一种纯洁无为的生活态度。
"不须求仕如藏用"一句,则表明诗人对功名利禄已经淡然处之,不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隐居的生活,像古代的贤士良将一样,将自己的才华深藏起来。
接着"且自烹茶学玉川"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在山中享受简单生活的乐趣,如同唐代诗人白玉蟾一般,以品茗为乐,体现了一种清净淡泊的心境。
最后两句"时策短筇松竹下,清閒便是地行仙",则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漫步的情景。"短筇"可能是一根简易的拐杖,而"松竹下"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清閒便是地行仙"则更深一步地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得超脱尘世之乐,这种状态如同行走于大地上的仙人一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简约和精神自由的向往。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吾师有道貌,山水个中人。
无著故无累,是清还是真。
烟霞供笑咏,泉石瀹精神。
何日分峰隐,诛茅愿卜邻。
曾见先生在九华,朝餐玉乳著琼花。
鹿冠夜戴青城月,鹤氅晨披紫府霞。
偶携剑在人间世,未把琴归仙子家。
一笑相逢松竹里,炷香新话啜杯茶。
闻道青城有老吴,话头入耳十年馀。
偶同婺女无忧客,来到天台撞见渠。
身上衣衫惟布素,口中谈吐尽丹书。
想君已是千馀岁,谁道神仙世上无。
海外三山一洞天,金楼玉室有神仙。
南柯国里柯岩叟,白马江边马自然。
鲸脯味甘供老广,黄麻饭熟饲彭铿。
金丹炼就炉无火,桃再开花经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