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之夜谈省庭新事

伟哉青云器,底蕴莫能见。

开口论利害,坐客服雄辩。

汪汪江海量,气不许黄宪。

从来布衣愿,一掷轻百万。

投瓜必报琼,岂望在焚券。

虽承雨露恩,慷慨辄自献。

与其便于已,孰若于国便。

盖尝推此心,天下欲兼善。

儒家惟有孟,日夜讲不倦。

傥以利为利,请看货殖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成之夜谈省庭新事》是金末元初时期的李俊民所作,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道德与利益之间抉择的深刻思考。

首先,“伟哉青云器,底蕴莫能见。”这两句诗赞美了那些深藏不露、拥有远大抱负的人,他们如同高挂的青云,其真正的才能和价值难以被轻易窥见。这反映了诗人对内在品质的重视,认为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表面之下。

接着,“开口论利害,坐客服雄辩。”这里描绘了人们在讨论问题时的激烈与智慧,即使坐在一旁也能被说服,体现了辩论的魅力和影响力。这表明了诗人对于理性讨论和说服力的推崇,认为通过智慧的交流可以解决争端,达成共识。

“汪汪江海量,气不许黄宪。”这一句将人比作江海,强调了胸怀的宽广和气度的宏大,不拘小节,不计个人得失。黄宪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此处暗含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黄宪一样,拥有广阔的视野和高尚的品格。

“从来布衣愿,一掷轻百万。”表达了普通人对于财富的态度,认为财富并非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展现出一种超脱物质的价值观。这反映出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认为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充实而非外在的物质积累。

“投瓜必报琼,岂望在焚券。”这句话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比喻给予的回报应当与付出相称,不应期望得到过多的回报。这体现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中诚实守信原则的坚持。

“虽承雨露恩,慷慨辄自献。”表现了在得到帮助或恩惠后,人们应慷慨地回馈社会,体现出一种感恩和奉献的精神。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倡导,认为个人的成功应该与社会的整体福祉相连。

“与其便于已,孰若于国便。”这一句强调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主张在两者之间选择后者,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关注。

“盖尝推此心,天下欲兼善。”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更多人,共同追求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努力。

最后,“儒家惟有孟,日夜讲不倦。”引用儒家经典,提到孟子的不懈教诲,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表明了诗人对于儒家思想的认同,认为通过持续的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傥以利为利,请看货殖传。”作为结尾,诗人提出如果仅仅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可以参考《货殖列传》,即《史记》中记载的商贾之人的故事。这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可能带来的后果的警示。

综上所述,《成之夜谈省庭新事》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道德、利益、责任、教育等多个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秩序的追求与思考。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复和

驱驰戎马閒,太平不复见。

往往谈隽永,宁许齐士辩。

有田宜早归,夺恐遭窦宪。

再三欲买邻,愧我无千万。

难倩沽酒奴,待立便了券。

筹堂天下士,风度迈羲献。

别后曳裾人,造门恨无便。

握手再相逢,虚左待益善。

平生身口累,老大折腰倦。

莫讶陶先生,自作五柳传。

形式: 古风

镇山堂

峥嵘屋下城,突兀城上屋。

初看颇惊眼,再见堪捧腹。

能无鬼神笑,可柰疮痍俗。

不哀梁閒叟,欲竭南山木。

形式: 古风

嵇康淬剑石

寻常论养生,未得养生说。

拟从林下游,一书交尽绝。

既无当世志,安用三尺铁。

频频石上磨,神光浸秋月。

可怜粗疏甚,自谋何太拙。

危弦发哀弹,幽愤终莫泄。

死留身后名,有愧侍中血。

形式: 古风

樊哙戏石

丈夫气慷慨,隐迹在东市。

或逢逐鹿人,乃弃屠狗事。

壮哉鼓刀勇,旁若舞剑地。

遂摧拔山力,自叹时不利。

至今空山石,传是将军戏。

能兴卯金运,颇与黄石类。

不期两都后,复有三国志。

过客对春风,徒洒山阳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