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察推缜之邓州

昔向南阳忆洛阳,秋橙初熟半林黄。

车过白水沙痕阔,雁落钳卢稻穟长。

废垒汉碑金刻字,古原秦冢石为羊。

太平羽檄何曾有,宾主相欢菊荐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从前在南阳怀念洛阳,那时秋天橙子刚熟满林黄。
马车驶过白水,沙滩痕迹显得宽广,大雁落在钳卢,稻谷已长得又长又壮。
废弃的壁垒上,汉代石碑刻着金色的文字,古老的原野上,秦朝陵墓前的石羊静立。
在这太平盛世,哪里有过紧急军令?主客欢聚,只饮酒赏菊共度时光。

注释

昔:从前。
南阳:地名,古代郡县名。
洛阳:地名,古代都城之一。
秋橙:秋季成熟的橙子。
半林黄:大片的橙子树叶子变黄。
车过:马车经过。
白水:清澈的河流名。
钳卢: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
稻穟长:稻穗长得又长又密。
废垒:废弃的军事防御工事。
汉碑:汉代的石碑。
金刻字:用黄金装饰的碑文。
秦冢:秦朝的陵墓。
太平:社会安定。
羽檄: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
何曾有:从未有过。
宾主:主人和宾客。
菊荐觞:用菊花敬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王察推缜之邓州》,通过对南阳和洛阳的回忆,描绘了秋季丰收的景象。首句“昔向南阳忆洛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怀和对往昔相聚的怀念。接着,“秋橙初熟半林黄”写出了橙子挂满枝头,一片金黄的丰收画面。

“车过白水沙痕阔,雁落钳卢稻穟长”两句,通过车行过处的宽阔沙痕和大雁栖息在稻田中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宁静与丰饶。诗人以“废垒汉碑金刻字,古原秦冢石为羊”描绘历史遗迹,暗示邓州的古老文化底蕴。

最后,“太平羽檄何曾有,宾主相欢菊荐觞”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期盼,以及宾主之间在送别之际举杯畅饮,共享菊花的温馨场景。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长陵清辨师归宁

山房古柏暗,近在汉陵边。

天供不为乐,母心常所悬。

朝途发根冷,暮野鸟行先。

子道岂殊众,谁云绝世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乐职方知泗州

长堤冻柳不堪折,穷腊使君单骑行。

苏合轻裘霜莫犯,铜牙大弩吏先迎。

山旁楚贾连樯泊,水上禹书寒磬清。

试向郡楼东北望,烟波千里月临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叶都官赴蜀州倅

每有人之蜀,先凭问海棠。

徒知花底醉,不报树头芳。

上马秋风急,登山古路长。

西南生片月,遥想见清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永叔归乾德

渊明节本高,曾不为吏屈。

斗酒从故人,篮舆傲华绂。

悠然目远空,旷尔遗群物。

饮罢即言归,胸中宁郁郁。

形式: 古风 押[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