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后

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

菜剪三秋绿,飧炊百日黄。

胡麻山麨样,楚豆野麋方。

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浆。

葛花消酒毒,萸蒂发羹香。

鼓腹聊乘兴,宁知逢世昌。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景象,通过对农家日常饮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和满足。诗中“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两句,直接点出了农家的贫困和简朴,但这种晚饭成为习以为常的景象,也透露出一种天然的安详。

接下来的“菜剪三秋绿,飧炊百日黄”则是对农家蔬菜和粮食的生长周期的观察。这里的“三秋”指的是三个季节,而“百日”则形容了时间的流逝。这些自然景象与田园生活紧密相连,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至于“胡麻山麨样,楚豆野麋方”,则是对农家食物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描写。这里的“胡麻”、“山麨”、“楚豆”、“野麋”都指的是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展示了诗人对丰富乡土饮食文化的赞赏。

“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浆”则是对农家新鲜食物的享用。这里的“始暴”意味着初次尝试,而“新添”则表示新的补充。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生活的情趣,也反映出农家的勤俭自足。

最后,“葛花消酒毒,萸蒂发羹香”和“鼓腹聊乘兴,宁知逢世昌”,则是对农家饮食文化中酒的享用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写。这里的“葛花”能够解酒,而“萸蒂”发出美好的香气;“鼓腹”形容饱满的心情,而“宁知逢世昌”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和信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食物和生活本身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图景,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喜悦。

收录诗词(123)

王绩(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 字:无功
  • 号:东皋子
  •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 生卒年:约590~644

相关古诗词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

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

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

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中年逢丧乱,非复昔追求。

失路青门隐,藏名白社游。

风云私所爱,屠博暗为俦。

解纷曾霸越,释难颇存周。

晚岁聊长想,生涯太若浮。

归来南亩上,更坐北溪头。

古岸多磐石,春泉足细流。

东隅诚已谢,西景惧难收。

无谓退耕近,伏念已经秋。

庚桑逢处跪,陶潜见人羞。

三晨宁举火,五月镇披裘。

自有居常乐,谁知身世忧。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黄颊山

别有青溪道,斜亘碧岩隈。

崩榛横古蔓,荒石拥寒苔。

野心长寂寞,山径本幽回。

步步攀藤上,朝朝负药来。

几看松叶秀,频值菊花开。

无人堪作伴,岁晚独悠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游仙四首(其一)

暂出东陂路,过访北岩前。

蔡经新学道,王烈旧成仙。

驾鹤来无日,乘龙去几年。

三山银作地,八洞玉为天。

金精飞欲尽,石髓溜应坚。

自悲生世促,无暇待桑田。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游仙四首(其二)

上月芝兰径,中岩紫翠房。

金壶新练乳,玉釜始煎香。

六局黄公术,三门赤帝方。

吹沙聊作鸟,动石试为羊。

缑氏还程促,瀛洲会日长。

谁知北岩下,延首咏霓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