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公,借雷琴,记旧曲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义本长存。

苦心欲记常迷旧,信指如归自著痕。

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

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轩。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苏轼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琴及其文化深厚的情感。首句“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义本长存”表达了诗人对于古琴艺术的怀念之情和对其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即使琴声已经久违,但琴中蕴含的文化意义依然存在。

接着,“苦心欲记常迷旧,信指如归自著痕”则描绘出诗人想要回忆那些熟悉旋律的情景,然而却常常感到困惑和迷失。这里的“信指如归”意味着对过去乐曲的追寻,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召唤。

第三句“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则是一种想象和寄托,诗人设想有仙人在树下聆听琴声,同时也反映出对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境界的向往。

最后,“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轩”则是对远古琴曲中那种震撼心灵效果的描写。这里的“谁知”表达了一种疑问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艺术效果的赞美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古琴及其文化的深情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折射出苏轼本人对于个人理想、精神追求以及艺术境界的高远志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祷磻溪。是日宿虢县。二十五日晚,自虢县渡渭,宿于僧舍曾阁。阁故曾氏所建也。夜久不寐,见壁间有前县令赵荐留名,有怀其人

龛灯明灭欲三更,攲枕无人梦自惊。

深谷留风终夜响,乱山衔月半床明。

故人渐远无消息,古寺空来看姓名。

欲向磻溪问姜叟,仆夫屡报斗杓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天未明

夜入磻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

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

至人旧隐白云合,神物已化遗踪蜿。

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是日自磻溪,将往阳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麓亭

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

此亭聊可喜,修径岂辞扪。

谷映朱栏秀,山含古木尊。

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

马困嘶青草,僧留荐晚飧。

我来秋日午,旱久石床温。

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

共看山下稻,凉叶晚翻翻。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

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

寺藏岩底千万仞,路转山腰三百曲。

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惊麇窜修竹。

入门突兀见深殿,照佛青荧有残烛。

愧无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

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

起观万瓦郁参差,目乱千岩散红绿。

门前商贾负椒荈,山后咫只连巴蜀。

何时归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飞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