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秋怀迁客

兰杜晓香薄,汀洲夕露繁。

并闻燕塞雁,独立楚人村。

雾散孤城上,滩回曙枕喧。

不堪逢贾傅,还欲吊湘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兰花在清晨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水边的洲渚傍晚时分露珠繁多。
同时听到北方边塞的雁鸣,独自一人站在楚地的村庄旁。
雾气消散在孤独的城墙上,河滩在曙光中泛起喧闹声。
难以忍受去遇见像贾谊那样的遭遇,更想凭吊湘江和沅江的哀愁。

注释

兰:兰花。
杜:杜若,一种香草。
晓:清晨。
香:香气。
薄:淡薄。
汀洲:水边的洲渚。
夕露:傍晚的露水。
繁:众多。
燕塞:燕地边塞。
雁:大雁。
独立:独自站立。
楚人村:楚国人的村庄。
雾散:雾气消散。
孤城:孤独的城市。
上:城墙之上。
滩:河滩。
曙枕:曙光中的枕头。
喧:喧闹。
不堪:难以忍受。
逢:遇见。
贾傅:贾谊,西汉政治家,有才却被贬。
吊:凭吊。
湘沅:湘江和沅江,位于湖南,与贾谊有关的历史遗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旅人怀念家乡的画面。开篇“兰杜晓香薄,汀洲夕露繁”两句,以鲜明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兰草和杜若在清晨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而河滩上的露水在傍晚时分特别多,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并闻燕塞雁,独立楚人村”两句则转向听觉体验,诗人在边塞之地听到大雁的鸣叫,这些北归的大雁让他联想到了南方楚地的人们,他独自一人站在楚人的村落中。这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捕捉,更是诗人对于遥远家乡的深切思念。

“雾散孤城上,滩回曙枕喧”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细节描写,表达了早晨的宁静与清新。雾气在古老的城墙上逐渐散去,河水在拂晓时分回响着轻微的声音,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不堪逢贾傅,还欲吊湘沅”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不忍心情。逢贾傅,指的是古时贾谊被放逐至湘关的一段历史。诗人在此地,不仅想起了古人遭遇的悲凉,也想要去吊唁那些同样漂泊他乡的朋友们。这是对历史的回响,同时也是对同侪之情的深切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深秋时节的怀乡之情和对逢贾傅故事的共鸣。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操表达方式。

收录诗词(104)

崔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善音律,尤善长笛,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 字:礼山
  • 籍贯:《唐才子传》说是江南
  • 生卒年:888

相关古诗词

蜀城春

天涯憔悴身,一望一沾巾。

在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

怀才皆得路,失计自伤春。

清镜不能照,鬓毛愁更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兴善寺隋松院与人期不至

青青伊涧松,移植在莲宫。

藓色前朝雨,秋声半夜风。

长闲应未得,暂赏亦难同。

不及禅栖者,相看老此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净众寺古松

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

故园未有偏堪恋,浮世如闲即合来。

天暝岂分苍翠色,岁寒应识栋梁材。

清阴可惜不驻得,归去暮城空首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绝岛山寺

绝岛跨危栏,登临到此难。

夕阳高鸟过,疏雨一钟残。

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

那堪更回首,乡树隔云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