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诗人在自然中游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融入了一种历史文化的氛围。开头“风壤瞻唐本”和“山祠阅晋馀”两句,通过对古代遗迹的观察,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敬仰和怀旧之情。
接下来的“水亭开帘幕,岩榭引簪裾”则是写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其中水亭、帘幕、岩榭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力。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两句,表达了春日景色的生机,但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因为自然界的复苏还不够完整,这种对比增添了一份深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则是对水中的倒影进行描写,通过菱角和水中的光影,诗人捕捉到了春天的清新与透明,同时也映射出心灵的澄明。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两句,转向了人间的欢乐场景,翰苑即书房之意,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书房中吟咏古今之音,与友人共饮,感受着春日的愉悦。
最后,“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则是对远方信息的关注和记录,通过“辽雁”这一象征性的物象,传递了一种边塞之思,以及对国家安全与边疆安宁的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日景色的美好,更融入了历史文化的深度思考,以及对人生欢乐和边塞关怀的情感流露,是一首集美丽、哀愁、关怀于一体的佳作。
不详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征人歌且行,北上辽阳城。
二月戎马息,悠悠边草生。
青山出塞断,代地入云平。
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
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鸣。
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
天寒发梅柳,忆昔到襄州。
树暖然红烛,江清展碧油。
风烟临岘首,云水接昭丘。
俗尚春秋学,词称文选楼。
都门送旌节,符竹领诸侯。
汉沔分戎寄,黎元减圣忧。
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莫废思康乐,诗情满沃洲。
故人惜此去,留琴明月前。
今来我访旧,泪洒白云天。
讵欲匣孤响,送君归夜泉。
抚琴犹可绝,况此故无弦。
何必雍门奏,然后泪潺湲。
危心惊夜雨,起望漫悠悠。
气耿残灯暗,声繁高树秋。
凉轩辞夏扇,风幌揽轻裯。
思绪蓬初断,归期燕暂留。
关山蔼已失,脸泪迸难收。
赖君时一笑,方能解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