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被歌训行童(其二)

皂袖寒袍入体仪,霞光闪烁绕身飞。

或行或坐频频看,或卧或眠每每披。

几度入山游胜境,数回海上觅龙骑。

假饶千两黄金贵,难买山僧这个衣。

形式: 古风

翻译

穿着冷峻的皂色衣袖和袍子,他举止庄重,霞光照耀在他身上如同飞翔。
无论行走还是静坐,他都会时常凝视,无论是躺下休息还是入眠,都披着这件衣物。
他曾多次进入深山探寻美景,也在海边寻找龙的踪迹。
即使千金难求,也难以买到山中僧人这件珍贵的衣物。

注释

皂袖:深色的衣袖。
寒袍:寒冷的长袍。
体仪:举止仪表。
霞光:日出或晚霞的光芒。
绕身飞:照耀并仿佛在身边飞舞。
或行或坐:行走或坐着。
频频看:常常注视。
或卧或眠:躺着或睡着时。
每每披:总是披着。
入山游:进入山中游览。
胜境:美丽的景色。
海上觅:在海边寻找。
龙骑:传说中的龙。
假饶:即使。
千两黄金:极昂贵的黄金。
贵:珍贵。
山僧这个衣:山中僧人的衣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着朴素皂袖寒袍的僧人,他的衣物简朴却仿佛自带霞光,无论行走、静坐、休息还是睡眠,都与之相伴。他热爱山林,多次深入山中探寻美景,也曾到海上寻找神秘的龙骑,显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强调,即使千金难求,也买不到山僧这份超然物外的衣裳,暗含对僧人清心寡欲、不为物役的高尚品格的赞美。整体上,这首诗以形象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僧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纸被歌训行童(其一)

一片白云挂在身,披时不许染红尘。

轻罗细想应难比,重锦寻思未可亲。

岂非颜色白如玉,成现都卢只一幅。

红窗妖艳见低头,六贼三尸尽降伏。

日充衣,夜得盖,不长不短也不大。

世人问我何处寻,蔡伦弟子将来卖。

买得将来披,不许邪魔罔两知。

解向市廛遮云雨,要与闲人隔是非。

纵颠狂,任落魄,披入村中人恶恶。

直饶紫绶与金章,我也未肯轻轻博。

形式: 古风

和光读金刚经以颂示之

道人看经不识字,刹那须转千亿部。

恒沙诸佛入微尘,达本契经无作做。

形式: 偈颂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其十三)

悟人寂寂心寥廓,迷者忙忙到处错。

普观迷悟实无因,祇这如来大圆觉。

形式: 偈颂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其十)

夺下生机不作声,耳聋眼瞎妙明生。

随流只欲传心印,岂是缘情粥饭僧。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