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植树

我本野鹿性,十年强衣冠。

欲报君亲恩,一念耿如丹。

薄驱常负疴,梦寐思湖山。

山间有田畴,草屋八九间。

四岭植松竹,亦足怡心颜。

系身不获图,我弟思其艰。

山上多种松,溪涧多种兰。

寒梅如许树,修竹百千竿。

春至阅农功,采蕨供菽餐。

我归有处所,感汝贻我安。

把袂日造兹,弟兄共盘桓。

奚觉天地广,吾道自为宽。

十年计树木,光阴如奔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沉思考。诗中的“我本野鹿性”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与传统社会束缚下的衣冠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欲报君亲恩,一念耿如丹”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感,即使在被迫适应社会规则时,心中仍坚守着对亲人和国家的忠诚。

“薄驱常负疴,梦寐思湖山”两句,通过描述诗人日常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疲惫,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诗人想象在山间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草屋、松竹、寒梅、溪涧、兰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寄托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

“山上多种松,溪涧多种兰。寒梅如许树,修竹百千竿”几句,通过列举山林中的植物,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寓意着诗人对坚韧不拔、高洁品格的向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农事的忙碌与收获,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价值的认可。

“我归有处所,感汝贻我安”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对家庭和谐的珍视。与弟弟相聚的时光,让诗人感受到了心灵的慰藉与宽慰。

最后,“把袂日造兹,弟兄共盘桓。奚觉天地广,吾道自为宽”总结了诗人与弟弟共度时光的快乐与满足,以及在自然与亲情中找到的精神自由与宽广。而“十年计树木,光阴如奔澜”则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强调了长期规划与坚持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岁月如流水,应当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家庭、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努力。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唐曙台

我昔未知学,而子为我悲。

今我稍有知,而子为我疑。

此悲与此疑,何虑更何思。

我留黄金台,子还南海湄。

初谓展燕婉,中更成乖离。

矫矫双龙剑,会合自有时。

何以酬子心,别后时相思。

愿言各努力,亿载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顾泾阳

丹穴双鹓翔,鸣声何其寥。

侧耳更结心,可望不可招。

叹此灵瑞德,固当应虞韶。

宣尼岂复嗟,吾道重光昭。

时振千仞端,万羽同逍遥。

至德谅不孤,何当共扶摇。

为君采竹实,飞飞不辞劳。

临岐多苦调,相勖以神交。

形式: 古风

到任谒庙

忝窃玉堂署,抠趋谒宣圣。

精诚俨如在,稽首承面命。

吾道存六经,一字是把柄。

渊渊复浩浩,终古难究竟。

失之万里途,得之咫尺顷。

恍惚若有觉,肃穆中自竞。

我亦一丈夫,负荷岂不胜。

永矢愿学心,陟降游帝境。

宇宙同得一,于以了吾性。

形式: 古风

送友之建昌

邂逅东山上,别来仅瞬息。

顾我双发班,看子头尽白。

焉知沧海外,桑田几变易。

感叹谁能平,闻道庶不惑。

子今造麻姑,端详问消息。

鸣鹿得野蘋,呼朋与共食。

得诀子勿忘,再晤相与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