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

石龟不念岁月古,旧记已灭名尚留。

道傍苍木老霜雪,涧畔野草随春秋。

讹传细读华阳传,灵迹独闻姚比丘。

可凭定力验今昔,人间万事徒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释清远的《花山》诗,以花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自然与历史交融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时间流逝、自然变迁以及人类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首句“石龟不念岁月古,旧记已灭名尚留”,以石龟作为时间的象征,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石龟虽历经千年,但其上的记载已被岁月侵蚀,仅留下名字在世间流传,表达了对过往记忆的怀念与珍惜。

接着,“道傍苍木老霜雪,涧畔野草随春秋”两句,通过描写路边的老树经受霜雪的洗礼和山涧边随季节更迭的野草,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和时间的无情流逝。老树见证了四季的更替,而野草则随着季节的变换而生长枯萎,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时间的永恒。

“讹传细读华阳传,灵迹独闻姚比丘”两句,引入了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华阳传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地理或历史文献,而姚比丘则是佛教中的僧侣,这里的引用可能是为了强调自然与宗教、历史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们对过去知识的传承与解读。

最后,“可凭定力验今昔,人间万事徒悠悠”两句,表达了对现实与过去的思考。通过定力(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来验证古今的变化,指出人间世事虽然繁多,但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渺小而短暂。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生命、世事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邃洞察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木鱼

无端击此沟中断,钟鼓相参无杂乱。

能闻所闻非二缘,以此及此通回换。

凡夫何故作追攀,达士若为成智观。

可怜流入萨婆若,醉眠尚尔排鱼贯。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读经

不染而染妄本虚,染而不染悉无馀。

本虚自是能成事,体净何妨应万殊。

断妄證真心岂息,非真非妄智还迂。

了真了妄如无碍,自在圆明始是珠。

形式: 七言律诗

不寐

毗耶离城居士家,环堵十笏容河沙。

八万四千高座众,咄嗟已办熏天花。

迢迢不到迷是障,念念常入心无差。

须弥卢山四大海,我见如一粟与麻。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早起

老来愈见心无事,夜永偏知胆更凉。

浅浅地炉犹有火,依依山月尚临墙。

试将寂灭那伽定,暗写雕虫篆刻章。

刚被啼鸡忽惊断,一时归入正思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