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伯问答

来帆千影乱,扁舟一缆孤。

极目烟波阻,飒飒怯微躯。投词致终风,终风莫我?。

倦客愁回首,静与江伯图。

客本岭外至,生平绝援扶。

闻子贞独往,相从入帝都。

云何不努力,阳侯忽改趋。

蛟龙迷海道,鱼鳖肆陂湖。

亦甘我迟钝,反令彼揶揄。

江伯浩长叹,鼓涛哂客愚。

人自巧拙异,天岂南北殊。

拙者安澜守,巧者挟风驱。

余亦万里流,朝宗不厌迂。

今古同兹辙,百折未少懦。

相彼飘飘者,激聒自号呼。

跨驰虽竞捷,泥沙或须臾。

顷刻天开霁,何处置眉须。

吾自行吾法,仍复得真吾。

眼前迟速事,窅焉入有无。

客能永言斯,贞此俟前途。

悠然行无事,澄心与客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江伯问答》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江伯与客人之间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描绘了江面的景象,帆影纷乱,扁舟孤独,极目远眺,烟波浩渺,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接着,诗人以“终风”比喻人生的逆境,表达了在困难面前的无助感。倦客回首,感叹世态炎凉,与江伯的图景形成对比,寓意深刻。

诗人自述出身岭南,一生孤苦,却因遇见“子贞”而决定前往帝都。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和困难,诗人反思自己的选择是否明智,表达了对命运的质疑与挣扎。诗中提到“云何不努力”,表达了对自身迟钝的自责,同时也对“阳侯”的转变感到困惑不解。

江伯的长叹和嘲笑,象征着外界对诗人的不理解与讽刺,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诗人通过与江伯的对话,反思了人生的智慧与技巧的不同,以及自然法则的公正性。他强调,无论聪明与否,都应该坚持自我,遵循内心的法则,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动摇。

最后,诗人以“眼前迟速事,窅焉入有无”结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对话的展开,探讨了人生的意义、选择的智慧以及内心的坚守,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泊南康观放水灯

湖天同疋练,澄色远相串。

孤城倚山巅,倒影于斯见。

扁舟晚泊之,夜眺生孤羡。

雨馀暮微烟,风恬波无溅。

须臾荡浮辉,隐映分流转。

艳拟百花红,妆为玉镜传。

又如晚日霞,馀彩云中变。

远望复纷纷,忽疑星片片。

飞芒碧空际,来往天河穿。

久坐起沉吟,身未浮槎践。

依尔一叶中,胡乃眼前眩。

因念春光至,抑亦湖得先。

万点簇新华,交与水天绚。

喜杀诸童奚,聚喧俱忘倦。

齐言进香人,水灯施湖面。

掀髯一推窗,索然无复恋。

形式: 古风

池州阻风二首(其一)

长江连远海,万里易生风。

扁舟三十日,旬时九相逢。

击楫徒兴感,溯流安可从。

吴云漠咫尺,凭凭且难通。

极目燕天北,杳矣碧霄同。

浮槎何日至,搔首问苍穹。

形式: 古风

池州阻风二首(其二)

天风九万里,直下大江东。

海波十千丈,倒流蓬壶宫。

长鲸翻白屋,挟此远生雄。

鬐鬣蒸云雾,怪怒起蛟龙。

巨鳌惊缩首,恍惚三山帆。

而况扁舟者,绵力欲与冯。

箜篌不堪听,痴杀渡河翁。

形式: 古风

铜陵阻风二首(其一)

东风何谑敖,白日不能柔。

阳乌失驻足,庵忽欲西流。

迥车莫可挂,应使六龙羞。

龙羞引蛟泣,浩荡一江忧。

泪涌洪波出,涕涟白沤浮。

倦客敢言事,同兴万古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