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壁间吟不待秋时,吟苦中宵动客悲。
劝汝不须催妇织,家家五月卖新丝。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叶茵的作品《蝉》。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都颇具特色,下面进行鉴赏:
首先,"壁间吟不待秋时,吟苦中宵动客悲"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室内低声吟咏,不必等到秋天,就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寂寞与哀愁。"吟苦"表明词人的心境并不平和,而是带着苦涩的情感在进行创作。"中宵"即夜半时分,暗示了诗人可能是在深夜里静思,这种时候往往容易引发内心的波动,使得客居他乡的人感到更加悲哀。
接着,"劝汝不须催妇织,家家五月卖新丝" 两句则是诗人对读者的劝告。这里的"汝"是一个古代的第二人称,即你。诗人在告诉对方,不必急于催促妇女匆忙地织布,因为到了农历的五月,每个家庭都会有新的丝线待售。这两句既展示了诗人的温柔与关怀,也反映出一个和谐的田园生活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寂寞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展现了叶茵特有的女子情怀和她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不详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蔽空青不断,杉径影中行。
僧指夜无月,客嫌春少晴。
卧龙安旧窟,倦翼乱归程。
吟到长虹背,人间天上惊。
翁琢五七字,儿亲三百篇。
要知皆学力,未可以言传。
得处有深浅,觉来无后先。
殊途归一辙,飞跃自鱼鸢。
到来非俗境,一片隐心生。
晓雾沈山色,春禽和水声。
逢人多古貌,对语率真情。
同在无怀世,炉熏答圣明。
昨雨转今晴,晴新越样清。
恐孤秋半赏,为补夜来明。
检点有斜影,看承无异情。
微吟樵唱句,犹恐鬼神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