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题万安县凝祥观

古道松花空翠香,风前鬓影照沧浪。

飞泉半壁朝云湿,啼鸟满山春日长。

须信神仙元有国,不知蛮触是何乡。

道人横笛招归鹤,坐到斜晖上壁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古老的道路上松花香气弥漫,微风吹过,我的鬓发在沧浪水边映照。
瀑布从半山腰洒下,朝云被沾湿,满山的鸟儿在春光中欢鸣,仿佛时间都变长了。
必须相信神仙的世界确实存在,只是我们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道人吹着横笛,呼唤归来的仙鹤,一直坐到夕阳西下,挂在墙壁上的铜铃也响了起来。

注释

古道:古老的路。
松花:松树开花,清香四溢。
沧浪:古代江名,这里泛指江河。
飞泉:瀑布。
蛮触:古代神话中的小虫子,比喻无关紧要的事物。
道人:修道之人。
归鹤:传说中的仙鹤,象征归隐或超脱。
斜晖:傍晚的阳光。
壁珰:墙壁上的铜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风光图景,同时也蕴含着深远的哲理。开篇“古道松花空翠香,风前鬓影照沧浪”两句,以松树和流水为主体,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将自然之美与动态之感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紧接着,“飞泉半壁朝云湿,啼鸟满山春日长”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中生机勃勃景象的细腻描绘。

然而,从“须信神仙元有国,不知蛮触是何乡”两句开始,诗人的情感转向内省与超脱。这里的“神仙国”,可以理解为一个理想化的精神寄托,而“不知蛮触是何乡”的表述,则透露出一种对于现实世界的迷茫和疏离。

最后,“道人横笛招归鹤,坐到斜晖上壁珰”两句,以仙道之士的形象出现,通过悠扬的笛声来诱引归来的鹤,以及诗人自己在斜阳下静坐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与追求,是一篇融合了现实描写与理想寄托的高境界之作。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杜大卿浒第一百三十二

昔没贼中时,中夜间道归。

辛苦救衰朽,微尔人尽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求客

眼看铜驼燕雀羞,东风花柳自皇州。

白云万里易成梦,明月一间都是愁。

男子铁心无地著,故人血泪向天流。

鸡鸣曾脱函关厄,还有当年此客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汶阳道中

积雨不肯霁,行陆如涉川。

青毡纩我后,白毡覆我前。

我欲正衣冠,两手如纠缠。

飞沫流被面,代我泣涕涟。

鸿雁纷南翔,游子北入燕。

平楚渺四极,雪风迷远天。

昔闻济上军,又说汶阳田。

我今履其地,吊古怆苍烟。

男儿欲了事,长虹射寒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沛歌

秦世失其鹿,丰沛发龙颜。

王侯与将相,不出徐济间。

当时数公起,四海王气闲。

至今尚想见,虹光照人寰。

我来千载下,吊古泪如潸。

白云落荒草,隐隐芒砀山。

黄河天下雄,南去不复还。

乃知盈虚故,天道如循环。

卢王旧封地,今日殽函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