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时佥判(其三)

灵辰不留兮,挽者迈迈。

羌前脩之典刑兮,何后生之昧昧。

平乡常人之号兮,岂直欲以之而自悔。

静观世道之日诡兮,盖亦恶夫奇奇而怪怪。

灵辰不留兮,路曼曼乎长夜。

歌薤露之三章兮,识者为之永嘅。

形式: 古风

翻译

星辰不再停留,挽者步履沉重。
效仿先贤的典范,为何后辈如此迷茫。
平凡人的称呼,岂止是自我悔恨的源头。
静静审视世事多变,厌恶那些奇异和怪诞。
星辰不再停留,前方道路漫长如黑夜。
吟唱薤露的三节,智者为此深深哀叹。

注释

灵辰:星辰。
挽者:挽丧者的人。
典刑:典范。
昧昧:迷茫。
平乡常人:普通人。
自悔:自我悔恨。
世道:世事。
日诡:变化无常。
路曼曼:路途漫长。
薤露:古代挽歌。
识者:有见识的人。
永嘅:长久哀叹。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王柏的作品,名为《挽时佥判(其三)》。从诗的内容来看,王柏通过描述灵辰(星辰)的不留和路途的漫长,表达了对世道变化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那些平庸之辈的人物评判历史的愤懑情绪。

“灵辰不留兮,挽者迈迈。”这里的“灵辰”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而“挽者迈迈”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事物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反映出一种对于历史进程中美好事物不为世人所留恋的哀伤。

接下来的“羌前脩之典刑兮,何后生之昧昧。”则是在批评那些在历史上犯有严重错误的人,他们的行为如同夜色一样昏暗不明,无法为后世所接受。

诗中的“平乡常人之号兮,岂直欲以之而自悔。”表达了对那些平庸无奇,但却自命不凡的人物的讽刺。这些人试图通过历史的评判来为自己贴金,但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和评价往往是肤浅且有悔意。

“静观世道之日诡兮,盖亦恶夫奇奇而怪怪。”诗人在这里静心观察世间的变幻,不禁对那些表面上看似奇特、实则荒谬的事物表示出厌恶。这种对世事的看法体现了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批判精神。

最后,“灵辰不留兮,路曼曼乎长夜。”再次强调了“灵辰”即光明希望的消逝,以及人生旅途的漫长与黑暗。这种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色彩和主题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时代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哀愁和无奈的情绪,是一首富含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挽时佥判(其一)

灵辰不留兮,挽者何悲。

羌茂行之皎皎兮,而今已而。

惟孝友百行之首兮,何习俗之日醨。

惟不亏其降衷兮,何足尚乎浮辞。

灵辰不留兮,斯人永归。薤露一声兮,行人泪垂。

形式: 古风

挽汪帅参(其二)

世路艰危极,人情政可叹。

未闻亲子在,而有外邪干。

轩冕多为累,箪瓢未必寒。

此皆身外事,且閟一丘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挽汪帅参(其一)

一世钦斋老,声名四十年。

冰融南省日,春满洞庭天。

笑语当时密,交情晚节坚。

秀英今已矣,新阁独岿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挽邵公容春(其三)

北风北风兮丹旐飞飞,申原迈迈兮铎声孔悲。

素缰栾栾兮二子皇皇,如有望兮魂其来归。

地有灵兮人杰,表尔隧兮丰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