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方尊师院

羽客北山寻,草堂松径深。

养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

洞户逢双履,寥天有一琴。

更登玄圃上,仍种杏成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一位羽客向北山探寻,草堂隐藏在松木小径深处。
他修行养性遵循佛法,领悟大道却无需刻意揣摩内心。
洞穴门口遇见一双鞋,清朗天空中飘荡着一曲琴音。
他再向上攀登至玄圃,还打算在那里种植杏树,让它成长为林。

注释

羽客:修道者,指仙人或隐士。
北山:北方的山,可能象征高远或隐居之地。
草堂:简陋的房屋,常用于隐居。
松径:松树覆盖的小路。
养神:修养精神,修炼内心。
宗示法:遵循和展示佛法。
得道:达到道的境界,即悟道。
洞户:山洞的入口。
双履:两双鞋子,可能象征来访者或者诗人的想象。
寥天:空旷的天空。
玄圃: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如《山海经》中的仙境。
杏成林:杏树成林,象征繁盛与长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的隐逸生活和精神追求。"羽客北山寻,草堂松径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退隐生活的选择。"养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则是说诗人通过修行,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世间的名相和凡人的理解。

接着,"洞户逢双履,寥天有一琴"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偶遇友人,与之共同享受琴瑟和鸣的美好时光。最后两句"更登玄圃上,仍种杏成林"则表明诗人不仅享受自然,更有栽培植物、参与自然循环的行为,这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之心,同时也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

收录诗词(23)

綦毋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字:孝通
  • 籍贯:虔州(今江西南康)
  • 生卒年:692-749

相关古诗词

祇园寺

宝坊求往迹,神理驻沿洄。

雁塔酬前愿,王身更后来。

加持将暝合,朗悟豁然开。

两世分明见,馀生复几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若耶溪逢孔九

相逢此溪曲,胜托在烟霞。

潭影竹间动,岩阴檐外斜。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借问淹留日,春风满若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茅山洞口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

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

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

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平判官入秦

谪远自安命,三年已忘归。

同声愿执手,驿骑到门扉。

云是帝乡去,军书谒紫微。

曾为金马客,向日泪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