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夫人

春梦当年,想缡结汾阳而后,驰驱万里,拚送夫君,雾鬓冷清辉,犹疑宝瑟分飞,别来无恙;

秋声何在,正槎浮海上之时,缥缈三山,召还仙子,霓裳翻苦调,只恐琼楼深处,高不胜寒。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郭夫人的形象与心境,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开篇“春梦当年”,仿佛在唤醒读者关于春天梦境的回忆,暗示着郭夫人曾经拥有的幸福与美好。接着,“想缡结汾阳而后”,通过“汾阳”这一地名,可能暗指郭夫人的丈夫或与她关系密切的人,表达了她与之共度的岁月以及这段关系对她生活的影响。

“驰驱万里,拚送夫君”,展现了郭夫人为了丈夫的事业或理想,不惜远行万里,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深情与奉献。这种牺牲精神,体现了传统女性的美德与责任感。而“雾鬓冷清辉,犹疑宝瑟分飞”,则通过比喻手法,将郭夫人的容颜比作晨雾中的清辉,既美丽又略带凄凉,同时暗示了她与丈夫分离的痛苦与不舍,如同宝瑟(一种乐器)因分离而发出的哀怨之声。

接下来,“别来无恙”一句,直接表达了对丈夫或已逝去时光的深切关怀与思念,流露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紧接着,“秋声何在”,转而描绘了季节的更迭,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同时也预示着故事中人物命运的转折或未知的未来。

“正槎浮海上之时,缥缈三山”,这里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如海上仙槎和三山,象征着郭夫人对于仙境的向往或是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可能隐喻着她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

“召还仙子,霓裳翻苦调”,进一步深化了郭夫人的形象,她似乎被召唤至仙境,但面对的却是“苦调”,这既可能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可能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最后,“只恐琼楼深处,高不胜寒”,表达了对仙境或理想之地的复杂情感,既有向往,也有对孤独与寂寞的担忧,体现了人性中对完美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郭夫人复杂而丰富的心境,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98)

李寿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曹太夫人

值天孙渡河桥先日以生,夜月机丝,断杼教成名御史;

踪在家读汉书千载而后,秋风纱缦,传经望失太夫人。

形式: 对联

周太夫人

生平奉祖母以逮阿姑,每戒旦晨兴,茶手不忘支晚岁;

长君由翰苑而迁谏院,奈通明夜奏,草心无力驻春晖。

形式: 对联

李太夫人

宰官堂上,萱草年深,骤游子寒心,缝线泣三春去矣;

王母庭中,桂花秋冷,想慈颜瞑目,舞衣见千里归来。

形式: 对联

杨太夫人

与长公历天涯沦落而来,寸草三春,游子相怜孟东野;

惟贤母当海内亲知之吊,生刍一束,昔人我愧徐南州。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