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壬申秋大水,一雨乃孤注。

九年锱寸积,曾未办朝露。

陂塘此何日,还我沧洲趣。

夜来云初作,期待一如故。

既闻渐成阵,尚谓行且住。

甫寸惊已狂,及犁叹无数!

平明报三尺,感激泪将雨。

玄功亦雄哉,回旋易指顾。

呼酒欲鲸吞,哦诗有神助。

区区喜与忧,岂为一饱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喜雨》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

诗中开篇即点明时令与天气状况,“壬申秋大水,一雨乃孤注”,描述了在干旱的秋季,一场大雨如救星般降临,解除了长久的干渴。接着,“九年锱寸积,曾未办朝露”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雨水的珍贵,九年来的点滴积累,竟不及这场雨带来的滋润。

“陂塘此何日,还我沧洲趣”表达了对雨水恢复生机的期待,仿佛回到了水草丰美的水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夜来云初作,期待一如故”则描绘了人们在夜晚便开始期盼着雨的到来,那份期待之情如同往常一般强烈。

“既闻渐成阵,尚谓行且住”写出了雨势逐渐增强,人们在惊喜之余又有些许担忧,担心雨量过大。然而,“甫寸惊已狂,及犁叹无数!”一句转折,描述了雨势之猛,让人惊叹不已,甚至有些后悔未能及时准备。

“平明报三尺,感激泪将雨”则展现了清晨醒来,发现雨量之大,人们不禁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这份情感真挚而动人。“玄功亦雄哉,回旋易指顾”赞美了自然界的伟力,即使是转瞬之间,也能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

最后,“呼酒欲鲸吞,哦诗有神助”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不仅想要畅饮以示庆祝,更有灵感涌动,创作出诗歌。而“区区喜与忧,岂为一饱虑”则点明了诗人的情感不仅仅是对食物的渴望,更多的是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与喜悦,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种松

万牛来丘山,大厦高崔嵬。

当年谁苦辛,遗此千岁材。

手持百松子,与之俱倾颓。

殷勤嘱造物,为护荒山隈。

今来见毫末,喜溢苍烟堆。

十年望根立,百年排风雷。

自此千万年,再见明堂开。

东家十年计,戢戢千头栽。

岂不早有望,求此良悠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玉簪

堂阴秋气集,幽花独清新。

临风玉一簪,含情待何人。

含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

徘徊明月光,泛泛如相亲。

因之欲有托,风鬟渺冰轮。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欢饮

同类天地中,相亲理所宜。

前后亿万年,而我生此时。

前予既不及,后孰能待之。

同时四海内,遍识将无期。

所识既无几,赏心又当谁?

政有赏心人,会遇亦复希。

当其会遇时,岂无事相违。

今朝好风色,不饮君何辞。

形式: 古风

和陶潜饮酒(其一)

疑冰得火力,郁郁阳春姿。

宁灭不肯寒,阳火如松枝。

诗家有醇醪,酿此松中奇。

一饮尽千山,枯株彼何为?

所以东坡翁,偃蹇不可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