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其二)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

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

独上寒城正愁绝,戍鼙惊起雁行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隋堤的风景已经显得凄凉,堤岸下依旧遍布着往昔的战场。
铁箭头生了青苔被人捡起,无主的芦花被鸟儿叼去飞翔。
秋天的声音暗暗催促着河水奔腾,野外的景色远远地与落日的黄色相连。
独自登上寒冷的城墙正感到无限忧伤,边防的鼓声惊起了排成行的大雁。

注释

隋堤:隋朝时修建的河堤,此处泛指河堤。
风物:风景景物。
凄凉:荒凉冷清。
旧战场:历史上战争发生的地方。
金镞:金属制的箭头,这里指古代战场遗留的箭头。
苔:青苔,表示时间久远。
拾得:捡起来。
芦花:芦苇的花穗。
无主:没有主人的,荒废的。
鸟衔将:被鸟儿叼走。
秋声:秋天的自然声响,如风声、落叶声等。
暗促:悄悄地催促。
河声急:河水流动的声音显得急促。
野色:野外的景色。
日色黄:夕阳的颜色,形容黄昏时分。
独上:独自登上。
寒城:寒冷季节的城楼,也寓含心情的凄凉。
愁绝:极度忧愁。
戍鼙:戍边的战鼓。
惊起:惊吓飞起。
雁行行:大雁成行地飞起,雁行通常形容有序的行列。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之后荒凉景象和军事氛围的诗句。诗人通过隋堤的凄凉、旧战场的遗迹,金镞生苔、芦花无主等意象,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变迁和战争带来的破坏。秋声和河声的交织,以及野色与日色的对比,更增添了一种萧瑟肃杀的氛围。而诗人独自登上寒城之时的心境,则是愁绪满怀,戍鼙惊鸿的场景,让人不禁感慨。

从艺术表现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而蕴含深意,意象丰富而情感强烈。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战争废墟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乱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战争题材诗歌,它不仅记录了历史的脚步,也映射出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其三)

铁马云旗梦渺茫,东来无处不堪伤。

风吹白草人行少,月落空城鬼啸长。

一自纷争惊宇宙,可怜萧索绝烟光。

曾为塞北闲游客,辽水天山未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游华州飞泉亭

走马街南百亩池,碧莲花影倒参差。

偶同人去红尘外,正值僧归落照时。

万事已为春弃置,百忧须赖酒医治。

殷勤待取前峰月,更倚阑干弄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湖州晚望

鼓角迎秋晚韵长,断虹疏雨间微阳。

两条溪水分头碧,四面人家入骨凉。

独鸟归时云斗迥,残蝉急处日争忙。

他年若得壶中术,一簇汀洲尽贮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湖州溪楼书献郑员外

危槛等飞樯,闲追晚际凉。

青林上雨色,白鸟破溪光。

目以高须极,心因静更伤。

唯公旧相许,早晚侍长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