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黄鼎泊岸二日临崖坐石北风怒号江水豗激远兴翛然

红蓼洲边枫叶丹,满船风雪一僧閒。

言寻密约盟明水,先寄孤心到远山。

行似奔波年共逝,坐当磐石性同顽。

及时吸取西江去,得入泷中便掩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联“红蓼洲边枫叶丹,满船风雪一僧閒”,以红蓼洲和枫叶的鲜艳色彩,以及满船风雪中的僧人悠闲自得的形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红蓼洲的枫叶在秋风中呈现出一片丹红,与满船风雪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僧人的超然物外之感。

颔联“言寻密约盟明水,先寄孤心到远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寻找某种约定或承诺,这或许是对内心深处某种理想或追求的追寻。他将这份孤寂的心意寄托于远方的山峦,寓意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孤独与寂寞的接纳与理解。

颈联“行似奔波年共逝,坐当磐石性同顽”,通过对比行走与静坐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我本性的坚守。行如奔波,岁月共逝,而静坐于磐石之上,性情如同顽石一般坚定不变。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时间与自我关系的思考,也暗示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自我本色的重要性。

尾联“及时吸取西江去,得入泷中便掩关”,表达了诗人渴望汲取知识、智慧或力量的决心,并准备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闭关自守,静心修行。这里“西江”象征着知识的源泉,“泷中”则可能代表了困难或挑战的环境。这一联既展示了诗人对自我成长的渴望,也体现了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自我实现的努力。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行阻兵复归小漫山霍西牛过宿诉别

行脚出门归亦客,閒身到处主中宾。

萍踪未定逢知己,蜡烛无多别故人。

江水长流寒不冱,云山弥望远生皴。

临岐指点泷西路,君但能来莫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过崧台感旧(其一)

百川曾此一朝宗,荒殿犹存碧藓封。

野渡水寒朝饮马,江城云起昨从龙。

千秋离黍歌三阕,半夜苍梧梦九重。

自是六朝僧去后,逋臣多少作山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过崧台感旧(其二)

趋庭记说崧台事,应诏曾瞻十二旒。

焚草再陈忧国疏,吟诗多上阅江楼。

手存旧泽惟鸲鹆,心有殊恩但蒯缑。

谁念夕阳风在树,有人持钵过端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抵西宁宿翠林庵与秋霜本源二师乡人冼云中夜话

閒云西并片帆飞,路入东林为蕨薇。

曲径日斜行子至,隔山斋罢老僧归。

班荆有客同乡水,洗钵何人话翠微。

今夜无弦弹得好,月轮刚照十三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