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闲玩正严凝,神和澹镜澄。
至清无隐物,微暖不生冰。
派想河难杂,源疑济是朋。
窥鱼光照鹤,洗钵影摇僧。
逗石声偏响,烹茶味更增。
四溟终必到,八封内先称。
气逐岩云起,纹随竹吹兴。
戏游鳞未化,呼饮鸟相应。
静乐惭非智,成章愧不能。
终朝临处处,虽浅亦兢兢。
这首诗名为《疑山石泉》,作者为宋代诗人魏野。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泉清幽、自然和谐的画面。首联“闲玩正严凝,神和澹镜澄”写出了诗人悠闲地欣赏着严寒中的泉水,心境如镜般清澈。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至清无隐物,微暖不生冰”赞美了泉水的纯净与温度适中,暗示其生命力。
“派想河难杂,源疑济是朋”运用比喻,表达泉水源头的纯净,如同黄河之水与济水般清澈无暇。诗人观察泉水,见鱼光闪烁,听见石间泉水声,烹茶时味道更显甘美,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泉水的动态之美。
“四溟终必到,八封内先称”意味着泉水最终将汇入大海,无论身处何方,其特性都将得到认可。诗人的情绪随着山水而起伏,感叹“气逐岩云起,纹随竹吹兴”,享受着自然的韵律。然而,他明白这种静谧的乐趣并非智慧所致,而是源于内心的宁静。
最后,“静乐惭非智,成章愧不能”表达了诗人对无法用言语完全描绘这山水之美的遗憾。整首诗以“终朝临处处,虽浅亦兢兢”收尾,诗人虽深知自己所见肤浅,但仍对大自然的每一处细微之处充满敬畏之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山泉的灵秀与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不详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高氏创高亭,亭因地得名。
半空云咫尺,百里镜分明。
襟带山围陕,咽喉地接京。
昼闲多待士,时静少论兵。
钟磬闻莲舍,枪旗见柳营。
吾庐正相望,不似在重城。
少作长安宰,寻常似隐夫。
琴书家惯有,杖印客疑无。
锦水心虽役,圭峰眼不辜。
闲签归业状,贫典旧山图。
酒为廉犹断,棋因让忽输。
即看联雁序,相继在蓬壶。
少年来作簿,英俊复谁如。
好事虽闻旧,能官不觉初。
耽忧因稼穑,废寝为诗书。
客恋门前住,民欣部内居。
亲科公舍竹,教种职田蔬。
异日厅应锁,清才本有馀。
万物尽熙熙,郊天礼毕时。
安边文教远,过海赦书迟。
南牧虽无也,东封合有之。
茅堂自歌咏,何必向丹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