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
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
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
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
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
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
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并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深刻领悟和内心的平静喜悦。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流转和思想升华。
首句“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场突如其来的细雨,它伴随着微弱的风一起降临,这种自然界的即兴之作为诗人提供了灵感的源泉。
紧接着,“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则描绘了一幅雨过天青、阳光普照的美丽景象。西峰上的太阳将温暖的光芒洒在山谷之间,而南溪两岸的树木因雨水滋润而显得更加葱郁。
诗人随后写道:“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这里,“精庐”指的是寺庙或佛殿,诗人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得到了一位高僧的关照。这种境遇让他得以深入地探索清净和智慧。
“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表达了诗人通过禅修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并且在此过程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超越了世间的纷扰。
接下来的“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则意味着当内心达到了某种高度的默契和理解时,语言似乎变得多余,连比喻也显得不再必要,因为一切都已经超越了言语的界限。
在这种境界中,“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诗人静观着花草,不再有任何执念;听到鸟鸣,也能领会到其中的禅机。他的心灵如同大海,波澜不惊,却又深不可测。
最后,“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夜幕降临时分,他闻到了来历不知的妙香,这种香气让他流连忘返,不忍离去。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更是对心灵安住所在的渴望。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细腻的情感和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佛理的独到领悟。
不详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城边问官使,早晚发西京?
来日河桥柳,春条几寸生?
昆池水合渌,御苑草应青?
缓缓从头说,教人眼暂明。
院梅发向尺,园鸟复成曲。
落日游南湖,果掷颜如玉。
含情不得语,转盼知所属。
惆怅未可归,宁关须采菉。
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宾天。
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
吸日精,长不归,遗庙今在而人非。
空望山头草,草露湿君衣。
家临清溪水,溪水绕盘石。
绿萝四面垂,袅袅百馀尺。
风泉度丝管,苔藓铺茵席。
传闻颍阳人,霞外漱灵液。
忽枉岩中翰,吟望朝复夕。
何当遂远游,物色候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