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道士

昔我迁龙川,不见平生人。

倾囊买破屋,风雨庇病身。

颀然一道士,野鹤堕鸡群。

飞鸣闾巷中,稍与季子亲。

刺口问生事,褰裳观运斤。

俯仰忽三年,愈久意愈真。

送我出重岭,长揖清江滨。

方营玉皇宫,栋宇期一新。

成功十年后,脱身走中原。

见公心自足,徒步非我勤。

我归客箕颍,昼日长掩关。

仆夫忽告我,门有万里宾。

问其所从来,笑指南天云。

心知故人到,惊喜不食言。

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顷田。

年年种麦禾,仅能免饥寒。

君来亦何为,助我耕且耘。

嗟古或有是,今世非所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龙川道士》,描绘了诗人与一位道士的交往经历。诗中,诗人回忆自己曾离开故乡,寓居龙川,生活艰辛,疾病缠身,只能在风雨中寻求破屋庇护。这时,一个道士出现,像野鹤般超凡脱俗,与诗人逐渐亲近。道士询问诗人生计,观其砍柴,时间匆匆过去三年,他们的友情愈发深厚。

道士承诺在玉皇宫建成后,诗人可以脱身去中原。十年后,道士果然履行诺言,诗人虽年迈,但对道士的到来感到欣喜。他本打算闭门独处,但道士的到来打破了他的平静,邀请他一同耕种,这在古代或许常见,但在诗人看来,在当今世道已不多见。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士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与道士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买炭

苦寒搜病骨,丝纩莫能禦。

析薪燎枯竹,勃郁烟充宇。

西山古松栎,材大招斤斧。

根槎委溪谷,龙伏熊虎踞。

挑抉靡遗馀,陶穴付一炬。

积火变深黳,牙角犹愤怒。

老翁拥破毡,正昼出无屦。

百钱不满篮,一坐幸至莫。

御炉岁增贡,圆直中常度。

闾阎不敢售,根节姑付汝。

升平百年后,地力已难富。

知夸不知啬,俯首欲谁诉。

百物今尽然,岂为一炭故。

我老或不及,预为子孙惧。

形式: 古风

任氏阅世堂前大桧

君家大桧长百尺,根如车轮身弦直。

壮夫连臂不能抱,孤鹤高飞直上立。

狂风动地舞枝干,大雪翻空洗颜色。

人言此桧三百年,未知昔是何人植。

君家大夫老不遇,一生使气未尝屈。

没身不说归故里,遗爱自知怀旧邑。

此翁此桧两相似,相与阅世何终极。

汝南山浅无良材,栎柱栋椽聊障日。

便令杀身起大厦,亦恐众材无匹敌。

且留枝叶挠云霓,犹得世人长太息。

形式: 古风

伐双谷

芳兰非不嘉,当门自宜锄。

矧此恶木阴,久妨长者车。

仆夫砺寻斧,告我日方除。

久持不忍意,柯条益扶疏。

植根虽云固,伐去曾须臾。

我涂虽不宽,出入自有馀。

开门听还往,并纳贤与愚。

荒秽一朝尽,来者皆虚徐。

形式: 古风

再次前韵示元老

豪杰多自悟,不待文王兴。

四方有馀师,十室岂无朋。

我老不知时,早岁谁误称。

归来理茅屋,对客食藜蒸。

遇渴即饮水,何尝问淄渑。

冠裳强包裹,毁誉如飞蝇。

植根久已尔,苕颖日自升。

忘我亦忘法,无冰知消冰。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