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差还茂州

深入不毛何所负,不妨老子解痴顽。

九峰自积十年雪,八国犹遗六诏蛮。

楸带绿垂蚯蚓直,苔衣翠滴鹧鸪斑。

山前人事如麻麦,却忆孤城日日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深入荒芜之地有何罪过,就让我这老者解开愚顽的心结。
九年积累的九座山峰覆盖着厚厚的雪,八个王国遗留的还是六诏时代的蛮族。
楸木制成的带子挂着绿色,像蚯蚓般笔直,苔藓铺满的衣物上斑驳如鹧鸪的羽毛。
山前的人事纷繁如麻和麦子,却只能回忆起那座孤城每日的闲适生活。

注释

不毛:荒芜贫瘠的土地。
老子:诗人自谦或指代老者。
痴顽:固执或顽固的心境。
九峰:形容山峰众多。
六诏蛮:古代云南地区的六个部落,这里泛指蛮族。
楸带:用楸木制成的带子。
蚯蚓直:形容带子笔直如蚯蚓。
鹧鸪斑:形容苔藓斑驳,如鹧鸪羽毛上的斑点。
人事如麻麦:比喻人事繁多,如同麻和麦粒一样密集。
孤城:孤立的城市,可能暗指诗人身处的环境。
日日閒:每日悠闲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深入山林,对于世俗的纷扰感到厌倦,渴望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积雪、绿色垂挂的苔藓等,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情怀。

诗中“深入不毛何所负,不妨老子解痴顽”两句,表明诗人对于世俗的看破与超越,愿意像古代哲学家老子那样,以智慧和淡定来对待世间纷争。接下来的“九峰自积十年雪,八国犹遗六诏蛮”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对积雪和远古遗留的文化象征的描述,强化了诗人对于历史与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楸带绿垂蚯蚓直,苔衣翠滴鹧鸪斑”两句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象,通过对植物生长和小动物活动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最后,“山前人事如麻麦,卻憶孤城日日閒”则是诗人对于远离尘世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回响,表达了一种对过往记忆的怀念和对现在生活状态的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宁静与超然世俗的理想生活状态。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张幕

草色恩袍九品中,文章高步屈英雄。

红莲绿水开新幕,绛帐青衿走下风。

沛雨苍龙功已奋,翔云丹凤路潜通。

尘迷试问刘安诀,就学仙源点化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下鹿头坂偶成

朝来喜下鹿头关,谁谓追奔匹马还。

意气已无豪愤态,梦魂犹在崄崎间。

白云亲老愁归计,明月知音笑病颜。

天子已筹西夏策,将军未易许安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大佛寺留题

绿筱寒松小翠微,鱼声寂寂鼓声稀。

山头远见龟屏出,海峤谁迁石笋归。

欲得鬼神添岭桧,却愁风雨断天衣。

醵钱欲作翚飞观,一钵无妨厌蕨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山中秋意

拟握陂龙陟凤台,厌闻远雁一声哀。

霜乾殷叶背林去,雨足黄云归谷来。

蕙幛可能留鹤宿,草堂终待觅桤栽。

有心培养山中桂,不束轮囷作散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