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翩翩西北风,萧萧枯桑林。
登高使人望,秋气悲我心。
丛台蔓寒草,易水清且深。
当时燕赵士,慷慨有遗音。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杂兴(其七)》。诗中描绘了西北风的凛冽与枯桑林的萧瑟景象,通过登高望远,引发出对秋气的悲凉感受。诗人以“丛台蔓寒草,易水清且深”这两句,将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自然的苍凉美。接着,诗人联想到燕赵之地的豪杰之士,他们的慷慨遗音仿佛仍在回响,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不详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驾出蓟北门,东望元英宫。
高台造浮云,碣石来悲风。
客卿既裂地,战士亦论功。
称系迁大吕,昭王气何雄。
汶篁一不植,千里生飞蓬。
逍遥临蓬池,言陟梁王台。
还顾望大河,洪波渺悠哉。
飞雪蔽中原,北风千里来。
驰驱名利途,无骏不驽骀。
精卫自微鸟,东海生尘埃。
古今一旦暮,俯仰成兴衰。
不见桑榆云,千里相蔽亏。
黄金苦易尽,红颜安可为。
如何膏粱士,拂拭使人悲。
万事无不有,何言能自持。
巢由乖世度,高行众人疑。
俯仰在当路,得丧未可期。
汤火煎太和,倾侧使神危。
终身系罗网,失势还相欺。
念我平生欢,临觞命妖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