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陶家无炎暑,自有林中峰。
席上落山影,桐梢回水容。
放怀凉风至,缓步清阴重。
何事亲堆案,犹多高世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凉的夏日纳凉图景。开篇“陶家无炎暑,自有林中峰”两句,设定了一个避暑的理想之地,陶家因其自然环境而不受炎热之扰。这既是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赞美,也隐含着主人对世俗喧嚣的一种逃离和超脱。
“席上落山影,桐梢回水容”生动地描绘了室内外的景致。山影投射在席上,给人以凉爽之感;而“桐梢回水容”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个细腻描写,通过树梢与水面相呼应的画面,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动静结合的意境。
诗人接着写道:“放怀凉风至,缓步清阴重。”这里“放怀”二字表达了一种心无挂碍的自在状态,而“凉风至”、“缓步清阴重”则是对纳凉时光的一种享受和感受。诗人通过缓慢的步伐,深切地体验着清凉的阳影带来的舒适。
最后两句“何事亲堆案,犹多高世踪”,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留下的智慧和精神财富的珍视和追寻。在这宁静而又凉爽的环境中,诗人更加专注于书籍和知识的探求,对那些历代贤达之“踪”有着深深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追慕,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近依城北住,幽远少人知。
积雪行深巷,闲云绕古篱。
竹花冬更发,橙实晚仍垂。
还共岩中鹤,今朝下渌池。
野寺出人境,舍舟登远峰。
林开明见月,万壑静闻钟。
拥烛明山翠,交麾动水容。
如何股肱守,尘外得相逢。
暑气当宵尽,裴回坐月前。
静依山堞近,凉入水扉偏。
久是栖林客,初逢佐幕贤。
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
万里汀洲上,东楼欲别难。
春风潮水漫,正月柳条寒。
旅逸逢渔浦,清高爱鸟冠。
云山宁不起,今日向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