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寺出人境,舍舟登远峰。
林开明见月,万壑静闻钟。
拥烛明山翠,交麾动水容。
如何股肱守,尘外得相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寺景象。开篇“野寺出人境,舍舟登远峰”两句,以动作引入场景,表明诗人离开了喧嚣的人群,乘船至一座远离尘世的山峰之上。这里的“野寺”指的是位于深山中的古老寺庙,而“舍舟”则显示了一种放下尘缘、向往清净生活的情怀。
接下来的“林开明见月,万壑静闻钟”两句,是对夜景的描绘。“林开”指树木稀疏,露出一线天光,而“明见月”则是说在这宁静的山林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夜空中的明月。紧接着,“万壑静闻钟”展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意境,万壑之间,只有寺庙钟声回荡,这种声音不仅是对耳朵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洗涤。
“拥烛明山翠,交麾动水容”两句,则是在描绘诗人与友人的相处情景。“拥烛”指的是在烛光之下,与“卢中丞”(诗中的陪伴)一同享受这宁静的夜晚。而“明山翠”则是对周围环境的赞美,表达了山色如翠玉般美丽。“交麾动水容”中,“交麾”可能指的是两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而“动水容”则是说他们的友情就像清澈的流水一样,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最后,“如何股肱守,尘外得相逢”两句,是诗人对这份难得的宁静生活和深厚友谊的一种自我反省与珍视。“如何”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与朋友相守的不易和珍贵之感。而“股肱守”则是说要像守护手臂一样,珍惜这份难得的情谊。末句“尘外得相逢”,强调了在世俗纷扰之外,与友人相遇的幸运与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夜景和诗人心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生活态度。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暑气当宵尽,裴回坐月前。
静依山堞近,凉入水扉偏。
久是栖林客,初逢佐幕贤。
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
万里汀洲上,东楼欲别难。
春风潮水漫,正月柳条寒。
旅逸逢渔浦,清高爱鸟冠。
云山宁不起,今日向长安。
上方精舍远,共宿白云端。
寂寞千峰夜,萧条万木寒。
山光霜下见,松色月中看。
却与西林别,归心即欲阑。
双峰百战后,真界满尘埃。
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
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
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