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三)

东郡连墙日,行藏二纪馀。

空留冢上剑,不见枕中书。

山黑佳城閟,堂阴旦宅虚。

悲心寄松槚,哀韵拥輀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东郡的城墙连绵不断,岁月已流逝了两整纪。
曾经的宝剑空留在坟冢,珍贵的枕中秘籍已不再见。
山色幽深佳城紧闭,厅堂阴暗昔日居所已空寂。
悲伤的心意寄托在松槚间,哀伤的挽歌伴随灵柩车前行。

注释

东郡:古代行政区划名。
连墙:城墙相连不断。
行藏:人的行为和隐退。
二纪:两代人的时间,约24年。
冢上剑:象征权力或记忆的遗物。
枕中书:典故,指珍贵的机密文件或智慧之书。
佳城:美好的陵墓。
閟:封闭,隐藏。
堂阴:厅堂的阴影,暗示空荡。
旦宅:早晨的居所,常指已故者的家。
虚:空无一人,空寂。
松槚:松树和槚树,古人常种于墓旁,代指墓地。
輀车:古代载运灵柩的车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弥逊的作品,名为《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三)》。从艺术风格来看,诗人采用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思之情。

首句“东郡连墙日”描绘出一幅延伸至东方郡县的连绵长城壁垒的画面,其中“日”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流逝。接着“行藏二纪馀”则是说时间如同行走并隐藏起来,留下的是过往岁月的遗迹。

中间两句“空留冢上剑,不见枕中书”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与个人失落感。诗人用“空留”的字眼,强调了过去英雄事迹只剩下遗物,而自身所珍视的东西却不复存在。

“山黑佳城閟,堂阴旦宅虚”一句,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通过山川之暗和宫阙之空,映射出一种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末了两句“悲心寄松槚,哀韵拥輀车”则表达了诗人将自己沉重的心情寄托于松柏之间,而那种哀伤的情绪又如同拥挤在古老的车轮中无法释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深切的怀念与悲凉,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以及面对时光流逝后的哀伤情怀。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二)

不作鸾台梦,来寻凤沼春。

劬劳知永慕,寿考见深仁。

示疾元非病,离人已反真。

生绡写遗恨,犹露衮衣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一)

洙泗流风远,仪型世有人。

一经窥圣域,三返得贤臣。

勋业艰难际,声名寂寞滨。

赤松归有伴,此道独知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云门道中晚步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五石(其五)阴壑

春山秋亦佳,霜树风更落。

阴晴卷复舒,气象今非昨。

功名等浮云,文字悬高阁。

剩扫胸中奇,还将贮丘壑。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