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青蘋江上响潇潇,吹得林间万叶飘。
何处凄凉最关别,数株残柳灞陵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青蘋江上的景象,江面上秋风吹过,发出萧瑟之声,使得林间的树叶纷纷飘落。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他问道:“何处凄凉最关别?”表达了离别时刻的伤感情绪,最后以数株残柳在灞陵桥旁作为画面定格,暗示了离人去向和无尽的离愁。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秋风中的离别之苦。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云卧山房秋草青,步虚声断月冥冥。
凄凉行到空坛上,拾得松间旧鹤翎。
草径茆扉带软沙,隔林鸡犬几人家。
青山尽日垂帘坐,落尽棕榈一树花。
西风昨夜灞陵秋,千树萧条带驿楼。
莫道离人空有恨,暮蝉寒雀也关愁。
西风一雁海城头,羌笛声中水乱流。
枫叶萧萧山月下,戍楼残火几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