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寂通庵别陈丈

心远由来地自偏,不离城市得林泉。

从教上界多官府,且放閒身作地仙。

三月有期何敢负,百杯未满会须填。

违离更觉从公晚,却望都门一慨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过寂通庵别陈丈》是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所作,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心远由来地自偏,不离城市得林泉。”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诗人认为心灵远离尘嚣,自然能寻得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即便身处繁华都市,也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静谧之地,如同林泉般清幽。这里巧妙地将内心的纯净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颔联“从教上界多官府,且放閒身作地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似乎在说,尽管外界的官场充满了繁杂事务与束缚,但不妨让自己的心灵暂时脱离这些束缚,享受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仿佛成为了地上的仙人一般自在逍遥。这种态度既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

颈联“三月有期何敢负,百杯未满会须填。”转而谈论了时间与饮酒的主题。诗人提到,虽然有约定的时间,但绝不敢轻易辜负,同时,即使酒杯尚未斟满,也必定要将其填满,表现出他对友情与相聚时光的珍惜。这不仅是对友情的重视,也是对美好时刻的渴望与把握。

尾联“违离更觉从公晚,却望都门一慨然。”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与感慨。在离开之际,更加意识到相聚的短暂与珍贵,回望京城,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未知的期待与忧虑。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过寂通庵别陈丈》通过描绘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间与相聚的感慨,展现了一位文人墨客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刻。诗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使得这首作品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李同年德之归洛西

无奈流光冉冉何,逢君聊得慰蹉跎。

飞黄老去空奇骨,社燕归来只旧窠。

举世尽从愁里过,一尊独爱醉时歌。

洛中定有人相问,休道今年白发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存没

行间杨赵提衡早,老去辛刘入梦频。

案上酒杯聊自慰,袖中诗卷欲谁亲。

两都秋色皆乔木,一代名家不数人。

汲冢遗编要完补,可能虚负百年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张村杏花

昨日樱桃绛蜡痕,今朝红袖已迎门。

只应芳树知人意,留著残妆伴酒尊。

浓李尚须羞粉艳,寒梅空自怨黄昏。

诗家元白无今古,从此张村即赵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