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君

古昔有仙君,结庐憩桐木。

问姓即指桐,采药秘仙箓。

黄唐盛礼乐,曷去遁空谷。

接迹许由俦,旷志狎麋鹿。

槲叶为制衣,松苓聊自服。

山中谅不死,时有飞来鹄。

余欲访仙晴,云深不可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桐树环绕之中的仙君形象,充满了道家的超脱与自然和谐的意境。诗人通过“古昔有仙君,结庐憩桐木”开篇,点明了仙君的隐居之地,桐木不仅提供了栖息之所,也象征着仙君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接下来,“问姓即指桐,采药秘仙箓”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仙君的生活方式,他以桐树为姓,隐秘地采集草药,暗示其生活充满了神秘与超然。

“黄唐盛礼乐,曷去遁空谷”则对比了古代盛世的礼乐文明与仙君选择遁入空谷的决绝,表达了对仙君追求自由与超脱生活的敬仰。接着,“接迹许由俦,旷志狎麋鹿”将仙君与古代高洁的隐士许由相提并论,展现了仙君志向的高远和与自然界的亲密无间。

“槲叶为制衣,松苓聊自服”描绘了仙君简朴而自然的生活状态,通过使用槲叶制作衣物,食用松苓来养生,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山中谅不死,时有飞来鹄”则暗示了仙君虽身处山林,但精神不死,时常有神鸟飞来,象征着他的心灵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最后,“余欲访仙晴,云深不可躅”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访仙君的愿望,却因云雾缭绕而无法到达,既表达了对仙君的向往,也暗示了仙君与世隔绝、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君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道家哲学中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5)

徐舫(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沧江散人。幼轻侠,好击剑、走马、蹴鞠,工诗。元行省参政苏天爵将荐之,避去。后刘基受朱元璋征,邀之同行。舫荷蓑笠以见,酌酒赋诗而别。筑室江边,终老其间。有《瑶林》、《沧江》二集

  • 字:方舟
  • 籍贯:元明间浙江桐庐
  • 生卒年:1299—1366

相关古诗词

阆仙洞

天龙古洞几年时,时雨流酥润石衣。

流水桃花春不老,乱山云树翠相依。

碧鸡叫月神魂杳,白鹤凌空仙驭飞。

昨夜大风环佩响,洞宾何处浪吟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云门院

西来宝刹几年深,寂寂松关掩白云。

风里草香山麝过,雨中果熟野猿分。

楼台锁翠幽林静,钟鼓飞声下界闻。

头白老僧相对坐,懒将面目看韩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桐君山二首(其二)

晓上桐君宿雾收,岚光苍翠恣夷犹。

丹炉秘诀归仙子,清景吟怀属士流。

七里滩横孤棹影,立山钟响五更头。

古来潇洒称名郡,莫把繁华数汴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月色

误踏瑶阶一片霜,侵鞋不湿映衣凉。

照来云母屏无迹,穿入水晶帘有光。

雪影半窗能共白,梅花千树只多香。

故人疑似见颜面,残夜分明在屋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