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云门院的宁静与深邃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宝刹的岁月沉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句“西来宝刹几年深”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宝刹历经岁月洗礼,愈发显得庄严而神秘。接着,“寂寂松关掩白云”,松关的寂静与白云的轻盈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风里草香山麝过,雨中果熟野猿分”两句,通过风中草香与山麝的轻灵,以及雨后果熟与野猿的分享,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了禅宗中“万物皆有佛性”的哲理。楼台锁翠幽林静,钟鼓飞声下界闻”,描绘了云门院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以及钟鼓之声穿透幽静,传至外界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其超凡脱俗之感。
最后,“头白老僧相对坐,懒将面目看韩文”则以老僧的形象收尾,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老僧与诗人相对而坐,似乎在探讨着宇宙真理,却无意于外在的名利,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整首诗通过对云门院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