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上冯使君南楼作

井邑连淮泗,南楼向晚过。

望滩沙鹭起,寻岸浴童歌。

近海云偏出,兼秋雨更多。

明晨拟回棹,乡思恨风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城镇连接着淮河和泗水,傍晚时分我走过南楼。
沙滩上白鹭翩翩飞起,河边传来孩童戏水的歌声。
靠近海边的云层特别明显,再加上秋雨绵绵不断。
明天早晨我打算划船返回,对家乡的思念只恨这风浪太大。

注释

井邑:城镇。
淮泗:淮河和泗水。
南楼:南边的楼阁。
过:经过。
滩:沙滩。
沙鹭:白鹭。
起:起飞。
寻岸:沿着岸边。
近海:靠近海边。
云偏出:云层特别突出。
兼:加上。
秋雨:秋雨。
明晨:明天早晨。
拟:打算。
回棹:划船返回。
乡思:对家乡的思念。
恨:遗憾。
风波:风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河边上的一种寂寞孤独的夜晚情景。开头两句“井邑连淮泗,南楼向晚过”勾勒出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时间的流逝,其中“井邑”指的是乡村里的水井和聚落,“淮泗”则是淮河边的特定地名,而“南楼”则是诗人夜晚行走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归属感与对故土的眷恋。

第三、四句“望滩沙鹭起,寻岸浴童歌”展示了自然景物中生命的活力和孩子们的欢乐。其中,“滩沙”指的是河中的沙洲,“鹭起”则是大群的鹭在飞翔,而“寻岸浴童歌”则描绘了一幅孩童嬉戏的画面,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诗人表达了对生命之美好的一种赞美。

接下来的两句“近海云偏出,兼秋雨更多”转换了情景和气氛。其中,“近海”暗示着空间的延伸,而“云偏出”则可能是指特定的云彩或云雾,这与后文的“秋雨更多”相呼应,营造了一种湿润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

最后两句“明晨拟回棹,乡思恨风波”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留恋和内心的不舍。其中,“明晨拟回棹”指的是清晨准备归航,而“乡思恨风波”则是说那种对故土的情感在波涛汹涌之中更加浓烈,不忍离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内心的复杂情结,是一首集美好与忧郁于一体的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38)

祖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 号:均不详
  • 籍贯:洛阳(今河南洛阳)
  • 生卒年:699~746

相关古诗词

送刘高邮棁使入都

常闻积归思,昨夜又兼秋。

乡路京华远,王程江水流。

吴歌喧两岸,楚客醉孤舟。

渐觉潮初上,悽然多暮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宴吴王宅

吴王承国宠,列第禁城东。

连夜徵词客,当春试舞童。

砌分池水岸,窗度竹林风。

更待西园月,金尊乐未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宿陈留李少府揆厅

相知有叔卿,讼简夜弥清。

旅泊倦愁卧,堂空闻曙更。

风帘摇烛影,秋雨带虫声。

归思那堪说,悠悠限洛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扈从御宿池

君王既巡狩,辇道入秦京。

远树低枪垒,孤峰入幔城。

寒疏清禁漏,夜警羽林兵。

谁念迷方客,长怀魏阙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