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空城雀

空城雀,何不飞来人家住?

空城无人种禾黍,土间生子草间长,满地蓬蒿幸无主。

近村虽有高树枝,雨中无食长苦饥。

八月小儿挟弓箭,家家畏向田头飞。

但能不出空城里,秋时百草皆有子。

报言黄口莫啾啾,长尔得成无横死。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空城里孤独的鸟雀啊,为何不来人间居住?
空荡荡的城中无人播种谷物,小鸟在土堆中出生,在草丛中成长,遍地野草倒也无忧无虑。
邻近的村庄虽然有高大的树木,但雨中找不到食物常常忍饥挨饿。
八月里小孩子们拿着弓箭,家家户户都害怕鸟儿飞到田头。
只要能不离开这空城,到了秋天,到处的草丛中都有种子可食。
告诉你们这些雏鸟不要哀鸣,顺利长大就不会横遭死亡。

注释

空城雀:指生活在废弃城池中的鸟雀。
何不:为什么不。
人家:人类的住处。
禾黍:泛指粮食作物。
土间:地面之间,这里指非正常育雏的地方。
蓬蒿:野生的杂草。
近村:附近的村庄。
高树枝:指安全或食物丰富的栖息地。
苦饥:忍受饥饿。
八月:秋季,狩猎季节。
小儿:小孩子。
挟弓箭:带着弓箭,准备狩猎。
但能:只要能够。
秋时:秋季。
百草:各种草类,代指丰富的食物来源。
报言:转告,告诉。
黄口:幼鸟,这里比喻为年幼无知者。
啾啾:鸟鸣声,这里形容哀鸣。
长尔:渐渐地,最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空城图景,通过对比空城与人家之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废墟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中的“何不飞来人家住”一句,不仅是对雀鸟的提问,更是诗人对那些还留在战乱之地的人们的一种期盼,希望他们能找到一个安稳的栖息之所。

空城中无人耕作,“土间生子草间长”,“满地蓬蒿幸无主”等句子,通过荒废的景象,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诗人并未直接描写战争的惨烈,而是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表达了对战乱后果的忧虑。

“近村虽有高树枝,雨中无食长苦饥”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战争中的困境,即使有遮蔽之地,但若没有食物,也只能是长期的饥饿与痛苦。小儿挟弓箭,家家畏向田头飞,这些细节展示了战争对民众生活的严重影响,连孩子们也不得不参与自我防卫。

诗人通过“但能不出空城里,秋时百草皆有子”表达了希望人们能够在安全的地方等待季节的更迭,期待着自然界的轮回带来新的生机。最后一句“报言黄口莫啾啾,长尔得成无横死”,则是在劝告那些还未离开空城的人们,珍惜生命,不要轻易冒险,以免非正常的死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荒凉场景的描绘和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战争后果的悲哀以及人民的艰辛生活,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和平与生命价值的珍视。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织锦曲

大女身为织锦户,名在县家供进簿。

长头起样呈作官,闻道官家中苦难。

回花侧叶与人别,唯恐秋天丝线乾。

红缕葳蕤紫茸软,蝶飞参差花宛转。

一梭声尽重一梭,玉腕不停罗袖卷。

窗中夜久睡髻偏,横钗欲堕垂著肩。

合衣卧时参没后,停灯起在鸡鸣前。

一匹千金亦不卖,限日未成宫里怪。

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

莫言山积无尽日,百丈高楼一曲歌。

形式: 古风

采桑

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

攀看去手近,放下长长钩。

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

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促刺词

促刺复促刺,水中无鱼山无石。

少年虽嫁不得归,头白犹著父母衣。

田边旧宅非所有,我身不及逐鸡飞。

出门若有归死处,猛虎当衢向前去。

百年不遣踏君门,在家谁唤为新妇。

岂不见他邻舍娘,嫁来常在舅姑傍。

形式: 古风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

有川不得涉,有路不得行。

沈沈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错来干诸侯,石田废春耕。

虎戟卫重门,何因达中诚。

日月俱照辉,山川异阴晴。

如何百里间,开目不见明。

我今归故山,誓与草木并。

愿君去丘坂,长使道路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