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寂寞閒门闭。又天涯、岁华如此,旅怀孤寄。

姹燕娇莺前日事,依旧空阶络纬。

更著甚,管弦清脆。

薜荔丛深猿狖啸,料灵均、应恨歌山鬼。

还禁得,几憔悴。海山烟树苍茫里。

自成连、刺船归后,果移情未。

白眼看天星与月,但见楼台弹指。

问高处、阑干谁倚。

漫遣钿筝移玉柱,铸相思、枉负黄金泪。

听嘹亮,雁声起。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金缕曲》是清代词人王鹏运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孤独、寂寥的画面,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寂寞闲门闭”,开篇即点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门扉紧闭,仿佛与外界隔绝,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封闭与逃避。“又天涯、岁华如此,旅怀孤寄。”岁月如流,天涯路远,主人公独自漂泊,心中充满孤独与忧愁。“姹燕娇莺前日事,依旧空阶络纬。”昔日的热闹与繁华已成过往,只有络纬在空阶上鸣叫,增添了几分凄凉。“更著甚,管弦清脆。”即使有清脆的音乐相伴,也无法驱散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料灵均、应恨歌山鬼。”这里引用屈原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还禁得,几憔悴。”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挫折,主人公已经身心俱疲,面容憔悴。“海山烟树苍茫里。”广阔的海面上,山峦与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迷茫的意境。“自成连、刺船归后,果移情未。”通过引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情感是否有所改变的疑问。“白眼看天星与月,但见楼台弹指。”主人公以白眼看待世间万物,只见到楼台在瞬间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问高处、阑干谁倚。”在高处的栏杆旁,是谁在凭栏远眺?这里引出了对孤独与寂寞的更深一层的思考。“漫遣钿筝移玉柱,铸相思、枉负黄金泪。”尽管尝试用音乐来排遣相思之情,最终却徒增悲伤,泪水如同黄金般珍贵,却无法挽回逝去的情感。“听嘹亮,雁声起。”在寂静的夜晚,远处传来雁群的叫声,似乎在为这首词画上了一个略带悲凉的句点。

整首词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孤独、寂寞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中挣扎与思考的过程,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43)

王鹏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字:佑遐
  • 籍贯:中年自号半塘老
  • 生卒年:1849—1904

相关古诗词

青山湿遍

中秋近也,年时枨触,双笑行觞。

记得木樨香里,倚青奁、特换明妆。

更喁喁、吉语祝兰房。

愿年年、花好人同健,醉花阴、不羡鸳鸯。

谁信皋桥赁庑,飘零天壤王郎。

任是他生能卜,也难禁得,此际神伤。

二十三年断梦,霜侵鬓、谁念无肠。

看依然、儿女拜成行。

只不堪、衰草残阳外,酹棠梨、泪血沾裳。

明月无端弓势,宵来空照流黄。

形式: 押[阳]韵

临江仙.己丑除夕

爆竹声中催改岁,年年此夕殊乡。

天涯兄弟各相望。几时归去,谈笑醉春觞。

已是向平昏嫁了,名山愿好谁偿。

休从镜听卜行藏。春花秋月,流转任风光。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太常引

画阑秋气与云平。病起怯衣轻。吟思底凄清。

听依约蛩声雁声。

宁馨老子,十围便腹,空洞尽容卿。青眼几时横。

看山色新来瘦生。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卜算子

盼到月轮圆,夜夜期三五。

谁信清光欲满时,偏被纤云妒。

七十二鸳鸯,交颈花閒住。

谁信成双作对飞,剩遣孤鸾舞。

形式: 词牌: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