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学士兄桐庐道中

溪水抱山曲,轻舟趁落霞。

烟尘多战垒,冠盖半浮家。

紫塞空归翼,黄河绝去槎。

从谁论此事,心折莫云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溪流绕着弯曲的山峦流淌,小舟趁着落日余晖出发。
烽火连天,战事频繁,权贵们的车马半数都离开了家园。
紫色边塞只见归雁飞过,黄河上再无渡船前往远方。
谁能讨论这样的世事,心中的感慨深重,无法用言语表达。

注释

溪水:流水。
抱:环绕。
山曲:山势弯曲处。
轻舟:小船。
趁:趁着。
落霞:傍晚的彩霞。
烟尘:战争产生的尘土。
战垒:战场上的堡垒。
冠盖:官员的车马。
半浮家:多数离开家园。
紫塞:边塞,这里指有紫色山脉的地方。
空归翼:归雁独自飞回。
黄河:中国北方的大河。
绝去槎:渡船消失不见。
从谁:向谁。
论此事:讨论这些事情。
心折:心痛,感慨万分。
莫云赊:不要说得好似容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行旅途中的山水风光,融合了诗人对远去战乱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低沉。开篇“溪水抱山曲,轻舟趁落霞”,通过溪水蜿蜒绕山与轻舟追逐晚霞的意象,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行旅画面。但紧接着,“烟尘多战垒,冠盖半浮家”一句,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荒废与动荡,诗人心中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紫塞空归翼,黄河绝去槎”,这里的“紫塞”指边疆之地,而“黄河”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根脉。诗人通过这两处名胜,表达了对国土完整和家园安宁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实现的悲凉。

末句“从谁论此事,心折莫云赊”,诗人询问在何处才能找到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人,并通过“心折”二字,表达了内心的挣裂与无奈。而最后的“莫云赊”则是对命运的无力感和悲哀。

整首诗词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景物描写,又融入了深厚的情感色彩,是一首集山水田园与战争动荡于一体的杰出作品。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学士兄偶成

炎凉岂天意,四序自乘除。

畏暑渐退舍,雄风时引裾。

据鞍惭类马,下榻喜迎徐。

吏退青灯里,犹能辨蠹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学士兄富阳道中

长江送客静波澜,路入回溪第一湾。

石濑横陈潮力减,风樯陡转橹声闲。

驱除方寸无穷事,领略平生未识山。

自笑疏慵似中散,政宜拓落水云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尚书兄同游青原

暑风无力上襟裾,雁序冲烟入翠虚。

小憩净莲开梵境,偶闻密竹话真如。

倦游政似知还翼,便静聊同得计鱼。

不为寻思问心法,是翁心外已无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岩起晓晴

白衣苍狗暗还明,造物何心听改更。

雨足龟鱼方得计,日高蛙黾自消声。

浮溪荇带罗初展,粘壁虫书字不成。

正喜太清无点缀,惨舒谁复较阴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