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前人果州灵泉寺留题二首(其二)

丈六金身百尺宫,门前芳草碍骄骢。

客怀白鹤应能会,诗料青山尽解供。

洗耳泉声偏喜碎,障尘花树不妨重。

西来欲了观风事,肯与山僧论觉空。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以“丈六金身百尺宫”开篇,将一座庄严的佛像置于宏大的宫殿之中,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又宏伟的氛围。接着,“门前芳草碍骄骢”一句,通过门前生长的青草遮挡了骏马的行进,巧妙地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着佛法的深邃与生活的日常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

“客怀白鹤应能会,诗料青山尽解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白鹤和青山赋予了情感与智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白鹤象征着高洁与超脱,青山则代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创作灵感的源泉。

“洗耳泉声偏喜碎,障尘花树不妨重”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洗耳泉的流水声虽细碎却悦耳动听,仿佛在洗涤心灵的尘埃;而花树虽被尘土遮挡,但它们依然坚韧地生长,展现出生命力的顽强。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最后,“西来欲了观风事,肯与山僧论觉空”表达了诗人此次来访的目的不仅仅是观赏风景,更深层次的是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觉悟。他愿意与山中的僧侣探讨关于“觉空”的哲学思考,即在万物皆空的观念下,如何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这一句不仅揭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接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锦屏驿用前人韵

曾将捷径怪终南,歧路谁重问剧骖。

伞盖刺天应碍月,锦屏迎日自晴岚。

风光底厌频频赏,机事何须历历参。

笑杀触蛮三百里,不扬金鼓战锋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甲子春巴江舟中

去年冬孟此行舟,一别青山又半秋。

山色却缘三月好,江声不管二更愁。

何当今古闲圈套,赚过乾坤好日头。

欲著谁家双木屐,直从衡岳到罗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忧旱时甲子四月富顺道中

麦穗将垂秧甲舒,懒龙终日吝沾濡。

鸡占怪得休徵少,龟坼愁看遍亩俱。

满地农家驱崇魃,一时天地厌苞苴。

病夫谬典吾儒事,也虑苍生釜有鱼。

形式: 七言律诗

喜雨

一声雷动蛰龙惊,处处深渊睡不宁。

起驾丰隆吸溟渤,散为霖雨济生灵。

润回枯槁忻盈野,洗尽尘埃不到庭。

我爱晚凉高一枕,梦寻诗过大苏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