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隐君旧宅

巉岩玉九株,秀湿掩苍梧。

祥瑞久不出,羲轩消得无。

雨和高瀑浊,烧熁大槠枯。

到此思归去,迢迢隔五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峻峭的岩石上生长着九株玉树,它们在湿润中显得格外秀丽,遮蔽了苍梧之地。
吉祥的征兆长久没有显现,即使在羲和轩这样的仙境也似乎消失了。
雨水混杂着高山瀑布的浊流,大火燃烧使大槠树干枯。
来到这里,我心中涌起思乡之情,因为与家乡隔着遥远的五个湖泊。

注释

巉岩:形容山石险峻。
玉九株:九株珍贵的玉石树。
秀湿:秀美且湿润。
苍梧:古代传说中的南方大山。
祥瑞:吉祥的征兆。
羲轩:古代神话中的日神和月神所居之处,象征仙境。
雨和:雨水混杂。
高瀑:高山瀑布。
烧熁:大火燃烧。
槠:一种常绿乔木。
迢迢:遥远的样子。
五湖:泛指江南地区,古代有五个相连的大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荒凉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繁华与现今衰败的感慨。"巉岩玉九株,秀湿掩苍梧"一句,以奇特的山石和润泽的植物描绘出一片幽深之地,"秀"字和"掩"字增添了一份生机与遮蔽感。然而接下来的"祥瑞久不出,羲轩消得无"则透露出一种寂寞与荒废的情景,"祥瑞"未见,"羲轩"已消,表明这里曾经的辉煌如今只剩遗迹。

中间两句"雨和高瀑浊,烧熁大槠枯"通过对比雨后的清澈与干涸的古槠木,强化了荒凉之感。"雨和"通常意味着雨后天气温和而湿润,而这里却与"浊"相连,显示水流混浊不堪;"烧熁大槠枯"则是对比鲜明的衰败象征。

末句"到此思归去,迢迢隔五湖"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片荒凉景致,不得不生出归意。"迢迢"形容心绪纷乱,而"隔五湖"则是空间的阻隔,更增添了一份离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事物变迁的感慨,以及面对过往遗迹时的复杂情绪。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经栖白旧院二首(其一)

竺卿何处去,触目尽凄凉。

不见中秋月,空馀一炷香。

残花飘暮雨,枯叶盖啼螀。

谁礼新坟塔,萧条渭水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经栖白旧院二首(其二)

国宝还亡一,时多李德林。

故人卿相泣,承制渥恩深。

旧稿谁收得,空堂影似吟。

裴回不能去,寒日下西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经普化禅师影院

大一今何处,登堂似昔时。

曾蒙金印印,得异野干儿。

影束龙神在,门荒桐竹衰。

谁云续僧史,别位著吾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苦雨中作

通宵复连夕,其状祗如倾。

却遣思山者,忽然嫌水声。

好花飘草尽,古壁欲云生。

不奈天难问,迢迢远客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