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从事居汜水

前年帝里望行尘,记得仙家第四人。

泉暖旧谙龙偃息,露寒初见鹤精神。

歌声上榻梁园晚,梦绕残钟汜水春。

知有箧中编集在,只应从此是经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前年在京城眺望行人的尘土,我记得那是仙家中第四个杰出人物。
泉水温暖如昔,仿佛龙在此处休憩,清晨的露水带来鹤的神韵。
夜晚的梁园歌声飘荡在床榻之上,梦境中环绕着汜水春天的残余钟声。
我知道你收藏的书籍还在箱子里,想必从此你会大展宏图,运筹帷幄。

注释

帝里:京城。
行尘:行人扬起的尘土,象征繁忙的景象。
仙家第四人:指某位有才华的人物。
龙偃息:比喻泉水温热,龙(古人常以龙喻水)仿佛在休息。
鹤精神:形容露水清新,鹤鸟般的神采奕奕。
梁园:汉代著名园林,此处借指文人雅集之地。
汜水:古代河流名,此处泛指春天的景色。
箧中编集:箱子里的书籍或诗稿。
经纶:筹划治理国家大事,这里指施展才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自然美景的描摹。开篇“前年帝里望行尘”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繁华都市中对于远方旅行的向往与追忆。紧接着,“记得仙家第四人”,则是诗人对某位仙境人物的怀念,或许暗示着对理想或精神寄托的渴望。

“泉暖旧谙龙偃息”一句,通过温暖泉水和沉睡的龙形象,展示了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幕。紧接着,“露寒初见鹤精神”,则是通过清晨露水的冷意和高举头颈的鹤来表达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歌声上榻梁园晚”一句,描绘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分,在梁园这样的地方聆听歌声的情景。紧接着,“梦绕残钟汜水春”,则是通过梦境中的钟声和汜水之春,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情感。

最后两句“知有箧中编集在,只应从此是经纶”表明诗人对于书籍的珍视,以及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这里,“箧中编集”暗示了诗人对知识与文学的重视,而“只应从此是经纶”,则充满了自信和对未来作品影响力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身文学创作的自信与憧憬。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干越亭

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

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

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

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广陵开元寺阁上作

满槛山川漾落晖,槛前前事去如飞。

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笙歌炀帝归。

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

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广陵李仆射借示近诗因投献

朝论国计暮论兵,馀力犹随凤藻生。

语继盘盂抛俗格,气兼河岳带商声。

闲寻绮思千花丽,静想高吟六义清。

天柄已持尧典在,更堪回首问缘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

烟水濛濛接板桥,数年经历驻征桡。

醉凭危槛波千顷,愁倚长亭柳万条。

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鹪鹩。

清流夹宅千家住,会向闲乘一信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