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二十四)和尹存吾

造物反乎覆,白首困耆英。

吟风赏月石上,一笑再河清。

一百八盘道路,二十四桥歌舞,身世梦堪惊。

独酌未能醉,已醉蓦然醒。别与老,惊相见,几回新。

来时燕栖未稳,满耳又蝉声。

闲忆钱塘江上,两点青山欲白,血石起鞭霆。

此事复安在,相对说平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造物者反复无常,白发之人困于年长的精英。
在石头上吟风赏月,一笑间希望河水澄清。
十八弯的山路,二十四座桥的繁华,身世如梦般令人震惊。
独自饮酒却不能醉,已经醉了却又突然清醒。告别旧友,惊讶重逢,往事如新。
来时燕子还未安稳筑巢,耳边又响起蝉鸣。
闲暇时回忆钱塘江边,两座青山仿佛即将变白,血红的石头激起雷霆般的震撼。
这些往事如今何处?相对而坐,共述一生的经历。

注释

造物:自然界的创造者。
困:困扰。
耆英:年长的杰出人物。
吟风:在风中吟诗。
赏月:欣赏月亮。
一笑:微笑。
八盘:山路弯曲。
歌舞:歌舞升平。
梦堪惊:令人惊醒的梦境。
独酌:独自饮酒。
蓦然:突然。
醒:醒来。
别与老:与老朋友告别。
惊相见:惊讶的重逢。
燕栖:燕子筑巢。
蝉声:蝉鸣声。
钱塘江:著名的江河。
两点青山:两座青山。
血石:红色的石头。
此事:这些往事。
相对:面对面。
说平生:讲述一生的经历。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二十四)和尹存吾》。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的诗句。

"造物反乎覆,白首困耆英。吟风赏月石上,一笑再河清。"

这里诗人用“造物反乎覆”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轮回,而“白首困耆英”则描绘了自己年老孤独的境况。"吟风赏月石上"表达的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一笑再河清"则暗示着即使面对岁月流逝,也能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心态。

"一百八盘道路,二十四桥歌舞,身世梦堪惊。"

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数字“一百八”和“二十四”,勾勒出诗人生活经历丰富多彩,但又不失虚幻感,如同梦境一般。

"独酌未能醉,已醉蓦然醒。别与老,惊相见,几回新。"

诗中表现了即使独自饮酒也难以忘却忧愁,更在梦中与旧友重逢,醒来后又是恍惚若失。

"来时燕栖未稳,满耳又蝉声。闲忆钱塘江上,两点青山欲白,血石起鞭霆。"

这几句诗描写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的回忆,如同“燕栖未稳”一般,生活总是短暂且不稳定的。而“满耳又蝉声”则象征着时间流逝的声音。在“闲忆钱塘江上”的景色中,诗人通过“两点青山欲白,血石起鞭霆”来表达对自然之美和生命力度的赞叹。

"此事复安在,相对说平生。"

最终,这首诗以一个哲学式的问题结束,探讨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以及这些经历的归宿何处,从而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总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四)寿周溪园,有序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

荷衣自放林壑,亦未弃银鱼。

留得东篱晚节,笑倒龙山秃帽,一醉插茱萸。

天下有大老,携手盍归乎。别头经,三昼梦,一编书。

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图。

历遍后天既未,依约明朝三五,乾体适当符。

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一)和马观复中秋

不饮强须饮,不饮奈何明。

也曾劬秃当了,依旧滑如冰。

一吸金波荡漾,再吸琼楼倾倒,吾杓亦长盈。

试入壶中看,只似世间晴。饮连江,江连月,月连城。

十年离合老矣,悲喜得无情。

想见凄然北望,欲说明年何处,衣露为君零。

同此大圆镜,握手认环瀛。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十二)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五)

似似不常似,似我一生徒。

画工自画龙种,忽近海飞鱼。

大笑北宫称弟,遂使西河疑女,同气自椒萸。

且谓杜公者,即是老君乎。日给华,芎藭本,薛羊书。

马师真只这是,可是躄浮图。

大小卢同马异,天下使君与操,但欠虎铜符。

说甚左眼痣,已过洞庭湖。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