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元敏示以三题乃赓而和之(其二)刮字刀

质本精刚化,锋铓岂易群。

未曾伤正典,长为铲讹文。

类与铅刀异,名将彩笔分。

删书及定礼,曾忝立奇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本质本来精炼刚强,锋芒自然难以群集。
从未损伤过正宗经典,始终致力于修正错误的文字。
类别和普通刀具不同,名声如同彩笔般独特。
参与修订书籍和制定礼仪,曾立下非凡功勋。

注释

质:本质。
本:本来。
精刚:精炼刚强。
化:变化。
锋铓:锋芒。
岂:怎能。
易群:聚集。
未曾:从未。
伤:损伤。
正典:正宗经典。
讹文:错误的文字。
铅刀:普通刀具。
异:不同。
名将:名声显著的人。
彩笔:色彩丰富的笔,比喻有才华。
删书:修订书籍。
定礼:制定礼仪。
忝:谦辞,有愧于。
立奇勋:建立非凡功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名为《友人元敏示以三题乃赓而和之(其二)刮字刀》。诗人以"质本精刚"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刮字刀的特质,坚韧且锐利,不易被寻常事物匹敌。接着,他强调这种工具在修正文字、纠正谬误方面的功效,暗示其价值不凡,不同于寻常铅刀。

诗人进一步将刮字刀与文采出众的笔墨相提并论,表明它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角色,如同名将手中的利器,具有独特的地位。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参与删书和制定礼仪的工作,表达了对刮字刀贡献的认可,认为它曾立下过卓越的功勋。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自述,赞扬了刮字刀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参与其中的自豪感。

收录诗词(415)

释智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籍贯:,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976~1022

相关古诗词

友人元敏示以三题乃赓而和之(其三)试金石

真伪立可辨,贞姿号试金。

虽无褒贬口,似有是非心。

采取山溪远,缄藏箧笥深。

矿人如未诀,终日自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友人元敏示以三题乃赓而和之(其一)挑灯杖

裁制削青筠,纤纤状可珍。

助灯虽有力,举用实由人。

破暗如无怠,资明敢顾身。

窗间傥勤学,终夕愿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忆南塔上方因寄庆昭师

杉竹森森一径通,六年高院寄幽踪。

凉移峭壁秋深月,冷映长江雪后峰。

吟次夏云晴影薄,讲残春树翠阴浓。

四时嘉景真堪爱,曾伴支公数倚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本性澄明万古同,滔滔润物信无穷。

百川奔注归沧海,五服安居赖禹功。

动带晚风冲岛屿,静涵秋色混虚空。

浮舟葬骨成何事,范蠡知机伍相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