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书事寄卢纶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

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

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

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

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

终期入灵洞,相与鍊黄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二十岁时离开家乡,跟随老师深研学问。
如同我这般年长,少年人的热情已减。
到了这个年纪才安定,名声也随之沉寂。
选择非主流道路,避开世事享受山林。
一直以来的事业在山脚下,清泉环绕在树荫间。
朋友有的离世,离别之事频繁不断。
向秀初次听到笛声,钟子期早已不再弹琴。
愁绪依然满脸,余泪足以湿透衣襟。
不要只因年轻容貌美好,忘了岁月催人老。
最终期望能进入仙洞,一起炼制黄金。

注释

弱冠:二十岁。
家庐:家乡。
岳:山岳。
从师:跟随老师。
老夫:年长者。
少年心:年轻人的热情。
时方晏:年纪渐大。
沈:沉寂。
趋途:选择道路。
非要路:非主流道路。
避事:避开世事。
乐空林:享受山林。
素业:一直以来的事业。
青泉:清泉。
树阴:树荫。
凋丧:离世。
追寻:寻找。
向秀:历史人物,善吹笛。
钟期:钟子期, 善弹琴。
罢琴:停止弹琴。
残愁:愁绪。
馀泪:剩余的眼泪。
沾襟:湿透衣襟。
朱颜:年轻的容貌。
白发侵:岁月催人老。
灵洞:仙洞。
鍊黄金:炼制黄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对友情的珍视。开篇“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表达了诗人在年轻时就与山水为伴,随着时间流转,与师长共同度过了不少时日。接下来的“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则透露出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虽然身体逐渐衰老,但内心仍保留着少年般的热情和纯真。

随后的“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可能是在表达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名誉或事业上的沉浮。诗人在“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中展现了其超脱世俗、喜好隐居山林的心境。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然而,“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则流露出对过往美好友情的怀念,以及因时光变迁而产生的无尽哀伤。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可能是在提及诗人与友人的艺术交流,或是表达了对音乐之美的追忆。紧接着的“残愁犹满貌,馀泼可沾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愁和怀念,而“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应因外表的美好而忽视了时光对人的侵蚀。

最后,“终期入灵洞,相与鍊黄金”可能是一种修炼之法,或是比喻生命中追求精神升华和内心纯净的过程。这一段落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也是诗歌情感的一个高潮。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

高门有才子,能履古人踪。

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田园忽归去,车马杳难逢。

废巷临秋水,支颐向暮峰。

行鱼避杨柳,惊鸭触芙蓉。

石窦红泉细,山桥紫菜重。

凤雏终食竹,鹤侣暂巢松。

愿接烟霞赏,羁离计不从。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送归中丞使新罗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

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

浩淼风来远,虚冥鸟去迟。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

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

闻说苍鹰守,今朝欲下韝。

因令白马将,兼道觅封侯。

略地关山冷,防河雨雪稠。

翻弓骋猿臂,承箭惜貂裘。

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报恩唯有死,莫使汉家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哭张南史因寄南史侄叔宗

争路忽摧车,沈钩未得鱼。

结交唯我少,丧旧自君初。

谏草文难似,围棋智不如。

仲宣新有赋,叔夜近无书。

地闭滕公宅,山荒谢客庐。

歼良从此恨,福善竟成虚。

酿酒多同醉,烹鸡或取馀。

阮咸虽永别,岂共仲容疏。

形式: 排律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