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休复之京师

金锡指归鸿,田衣猎晓风。

春江片席远,松月一房空。

新句别离后,旧山魂梦中。

到京当袖刺,馆阁尽名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金锡制成的信物指向归雁,农夫穿着粗布衣在晨风中狩猎。
春天的江面上,一片竹席承载着遥远的行程,松月之下,房间显得空荡荡。
分别后的新诗,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梦中常常回到那座旧山。
抵达京城后,我将带着书信拜见高官,那里都是知名的大人物。

注释

金锡:用金锡制作的信物。
归鸿:归雁,比喻传递书信的人。
田衣:农夫的粗布衣服。
晓风:清晨的风。
春江:春天的江面。
片席:一片竹席。
松月:松树与明月,营造寂静的氛围。
一房空:房间空无一人。
新句:新创作的诗句。
别离:分离,告别。
旧山:故乡的山。
魂梦中:在梦中。
袖刺:袖中的书信,古代的一种信物。
馆阁:朝廷的官署或学府。
尽:全部都是。
名公:有名望的官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送僧休复之京师》。诗中以金锡和归鸿为意象,描绘了僧人休复即将离开的场景,暗示他像鸿雁一样远行,寄托着对他的祝福和对分别的留恋。"田衣猎晓风"则描绘了清晨的田野与微风,为送别增添了清新之意。

"春江片席远"进一步渲染了旅程的遥远,而"松月一房空"则寓言僧人的孤寂,暗示他在旅途中的清修生活。诗人表达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即使在别离之后,依然会在梦中回到旧日的山川。

最后两句"到京当袖刺,馆阁尽名公"预祝休复在京师能有所作为,结识众多名流,表达了对他的期许和鼓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僧人前程的关切。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送僧机素还东嘉

康乐遗踪地,言归已有期。

江流富春阔,山沓栝苍危。

锡润飞晴霭,罗寒滤晓澌。

东岩有幽石,应许折松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闻叶初秀才东归

高鸿多北向,极目雨馀天。

春满吴山树,人登汴水船。

吟生千里月,醉尽一囊钱。

肯便怀乡邑,时清复少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闻灵皎师自信州归越以诗招之

天师苍翠横金锡,地藏清凉掩竹扉。

千里白云随野步,一湖明月上秋衣。

诗寻静语应无极,琴弄寒声转入微。

我亦孤山有泉石,肯来松下共忘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闻越僧灵皎游天竺山因而有寄

天竺秋重入,招提隔翠林。

几回闻桂子,无复隔山阴。

峰晓云衣破,溪寒石色深。

扪萝诸胜概,孤病负同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